指向高阶思维发展的 整本书导读策略研究
□天台县天台小学 许军红
即将全面投入使用的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最明显的特点是课外阅读课程化,借助“快乐读书吧”的形式推荐读物,倡导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当下,在农村基层学校,阅读推广在阅读量上已经有了突破,但阅读品质的提升仍有不足。本文旨在探索指向高阶思维发展的整本书导读策略。
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它在教学目标分类中表现为分析、评价和创造。课外阅读有了指向高阶思维发展的导读,学生的思维品质就能得到发展与提升,语言的理解与运用也能相应发生质的变化,因为思维是语言的核心,语言是思维的外显。在系列导读过程中,以任务驱动促使学生反复深刻地阅读整本书,可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语文素养提升。
一、引发期待
在学生阅读整本书之前,让他们通过看书名猜测内容、看封面推想情节、看梗概预测故事等方式,引发阅读期待,激活思维。
比如六年级上册推荐读物《绿山墙的安妮》一书,看封面,学生被“绿山墙”这个地名勾起了好奇心;再看目录,前三章的标题里都有“吃了一惊”,一波三折的情节,更令人好奇。翻看第一章,精彩的风景描写深深吸引了学生。作者马克·吐温的评价“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形象”,使学生产生了更大的阅读期待。从阅读情绪、情感上引发阅读期待,学生能更投入地展开阅读。
面对《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一书,学生可以看封面猜测内容;面对《鲁滨孙漂流记》,学生可以看梗概激发阅读期待……通过预测性阅读交流,学生的思维得到激活,不仅仅只停留在识记、理解层面,更是在分析、评价,甚至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考。
二、引导阅读
整本书的阅读,需要教师做一些主题阅读的范例引领,在范例引读中,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整本书或整个章节,树立统整意识。主题阅读任务的确定,需要结合读物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学生思维和语文素养双提升。
低年级的阅读主题,应以情节分享、形象简析为主,因为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处在初始阶段。比如读《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时,可以聊聊书中的人,分析书中有趣的人物形象和小故事。中年级的阅读可以深入一些,比如读《中国古代寓言》时,可以分析其中的说话艺术,选择“善言”的几则寓言故事进行群文阅读,结合相关语句体会人物语言的精妙,初步明白说话是一种智慧,从而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高年级的阅读可以更有整体感,涉及的内容可以更深更广。比如《俗世奇人》一书,笔者选择了《苏七块》引导深度阅读,设计导读单,从“苏七块有什么特别之处才会被冯骥才选进俗世奇人之列”这个阅读任务出发,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从而得出“奇”在“长相”“医术”“规矩”“脾气”。让学生分析语句、阐述理由、清楚表达,这就指向了分析式思维的发展。
三、推进选读
借助范例引读中学到的阅读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从多个角度去深读同本书中的其他篇目,在自主选读过程中,运用阅读方法,发展高阶思维。
比如《中国古代寓言》一书,先由教师引导共读同主题寓言。在阅读了《固桑言课》《景公饮酒》《多言何益》三篇有关“说话艺术”的寓言之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确定主题,选择相应的寓言,进行深度阅读。学生根据寓意确定了“智慧的人”“愚蠢的人”主题,根据人物确定了“晏子的故事”“庄子的故事”主题,之后分主题进行群文阅读。在阅读比较中,学生学会了分析、比较,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四、倡导复读
完成深度阅读后,教师要再次引领学生走进整本书,进行整理性复读。统整书本信息,归类整理,延展思维的广度。一本经典的书,值得我们反复读。指向高阶思维发展的整本书复读同样需要有策略地读,有任务驱动地读。
比如五年级下册推荐读物《西游记》,复读阶段引导学生研究《西游记》中的妖、魔、鬼、怪,从名称、来历、本领、作孽、降伏几个方面列表格整理相关内容,或者研究《西游记》中的饮食、住房等有趣的话题。这样的话题需要学生有目的地阅读书本中的相关信息,进行统整、分析、评价,从而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
又如六年级下册推荐读物《鲁滨孙漂流记》,在引导学生复读时,笔者设计的任务是:“作者为什么安排鲁滨孙离岛前,要留下一些人在岛上?后来为什么要给岛上的人们送东西?”“这本书除了故事情节曲折离奇之外,还有什么地方吸引了你?”“支撑鲁滨孙留在岛上坚持生活下来的是什么?”……在之后的分享活动中,学生结合书中信息畅所欲言,不仅能评价作者意图、分析人物形象,还能辩证看待书本的价值。
五、引导仿创
经典书籍是学生仿创的最好范例,借助仿说、仿写、读写结合、创编等形式,能够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语用能力。
比如读了《中国古代寓言》一书,笔者组织学生编写校园寓言,把校园生活中的人、事、理,以简短的寓言表现出来,用小故事讲大道理。读了《鲁滨孙漂流记》一书,笔者组织学生创编“假如鲁滨孙在现代漂流……”,打开脑洞,整合地理、科技、航海等知识,创编故事,发展创新思维。读了《绿山墙的安妮》一书,笔者组织学生写自己的成长故事,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成长中的喜怒哀乐。在仿创中,学生的思维会有更高层次的发展,他们会去分析书本的写作方法,会去搜集相关的写作素材,会用文字建构内心感受。这一过程,是学生运用多种思维的过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