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品格教育赋能成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8-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德”与“能”,或称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结构中的两大关键维度。尤其是品格,于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都有不可或缺的意义与要求。为凸显品格在教育中的影响与作用,山东省东营市育才学校历来倡行“以品格教育赋能成长”的教育主张,在高品质育人之路上与时俱进,从三个旨向探索并践行这一教育主张:一是在日常管理中涵育学生的道德品格,二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品格,三是在发展教师中塑造高尚的职业品格,满足新时代师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以德化人

让校园时时处处弥漫着品格的芳香    

    品格是人的道德行为的正面表现。通过加强品格教育,引领教师与学生在相互的、具有教育性的活动中,培育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社会需要的德性品质,一直是育才学校品格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在日常管理中,学校通过锚定愿景、环境熏习、活动引领、评价撬动等路径和方式,使品格教育扎实有效。

    锚定愿景

    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育才学校始终把构建品格教育的整体性育人实践体系作为行动基点。在探索实践中,育才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成长规律,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确立了“小学培养习惯品格,初中塑造做人品格”的行动愿景,并且细目化、规范化、系列化扎实推进。

    以习惯品格培养为抓手,涵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而形成关键能力。“原来‘教育’这个词儿,如果解释得繁复,几本书未必说得完;简单的解释,一句话就可以说尽,就是‘养成好习惯’。”叶圣陶先生的明诫是育才学校培养小学生习惯品格的方向引领。处于人生初始阶段的小学生可塑性强,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为此,育才学校以生为本,为小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课程,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狠抓习惯品格的养成。学校确定十个“学习习惯”和十个“行为习惯”(简称“双十”习惯)为重点内容,分年级进行序列化、层级式培养。比如一年级学生,学习上主要培养“认真倾听、端正书写”的习惯,行为上主要培养“做事有序、爱惜用品”的习惯;二年级学生,学习上主要培养“多思善问、自主读书”的习惯,行为上主要培养“守时惜时、生活自理”的习惯;五年级学生,学习上主要培养“预习复习、善于表达”的习惯,行为上主要培养“自觉自律、信守承诺”的习惯,为升入初中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培养做人品格为着力点,涵育初中生的思想品质,进而形成综合素养。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关键时期,培养初中生的做人品格就显得十分必要且重要。育才学校通过做人品格教育向初中生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体和社会双重角度塑造与培养学生的内在优良品格,引领学生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如基于弘扬“诚信”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把“诚实”作为培育“做人品格”的主旨,分年级进行“自信、勤奋、感恩、责任”等品格教育六年级面临小升初的衔接压力,重点落实“自信”品格;七年级学习压力增大,就将“勤奋”品格作为核心;八年级较多地面临青春期逆反心理问题,将“感恩”品格培育作为重点;九年级学生面临人生重大抉择,“责任”教育就成为关键。“诚实”是人之为人的本性要求,所以,育才学校在初中四年中一以贯之地实施“诚实”这一做人品格教育

    环境熏习

    “教育贵在熏习,风气来自浸染。”熏习与浸染,是无声无形却又持久、深入的力量。在育才学校的校园里,一草一木皆妙景,一砖一瓦都传情。

    校园的小路旁,一棵长势茁壮的白蜡树尤其引人注目。它是育才学校的“校树”,是一棵“有故事的树”,更是师生眼中坚韧而神奇的“生命之树”“品格之树”。树旁,有一篇由学校语文教师创作的《白蜡说》碑文:“……梣生学宫西隅,随风而落,轫发荒僻,孱无生意。坤灵贫瘠,雨露不丰,光熹微渺,逆旅难行。然笃志乎晴空,奋韧于泰宁。破坚岩,立瘠壤,汲纳寒英,争高向荣;被寒暑,沐风雨,枝条旁逸,主干飞擎。虬根见三才之象,翠叶揽四方之风……”原来,这棵白蜡树源于一颗随风飘落的种子,从坚硬的地砖缝隙中破土而出,一天天长大,到如今高大挺拔、郁郁葱葱。“这棵从砖缝里长大的树就是最鲜活的品格教育素材。”善于发掘品格教育资源的宋建军校长,围绕这棵树做起了文章,在不同年级开展不同的项目学习,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身边的“生活哲理”,并从中汲取精神与品格的力量。

    白蜡树只是育才校园里品格教育的一个载体,校园里的箭竹、腊梅、国槐、松树、银杏分别被赋予了不同内涵的品格象征,成为自信、勤奋、感恩、责任、诚实品格的徽标。

    活动引领

    为使学生将优秀品格内化于心,产生真正的认同感,使其行为走向自觉,育才学校依托校本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有价值的活动中多磨砺,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强化品格教育,让有意识的行为品格变成无意识的好习惯。

    比如,通过日常升国旗进行仪式教育、爱国教育。每天早上7点30分,校园内响起国歌,全体师生,无论在做什么,一律停止,驻足肃立,向着国旗敬礼。升国旗仪式已经成为校园里的一道风景线。久而久之,这种“育才行为”深深影响了校园周围的家长、居民、商户,他们在国歌响起时,也会和师生们一样面向国旗肃立行注目礼。一位卖菜的大婶说:“看到孩子们每天对着国旗敬礼,我也很受感染,不自觉地就会跟着一起做。”

    又如中考感恩活动。中考后,虽然九年级的学生已经结束在校的学习生活,但是育才学校每年都会在此时举行隆重的感恩教育活动:感谢考点教师细致周到的服务,感谢交警的保驾护航,感谢送考司机的安全驾驶。学校组织学生向他们鞠躬致敬,送锦旗、送礼物、送祝福。

    此外,学校每年定期开展“我上学了”“十岁成长礼”“走入中学门”“二十五公里远足”“丰收采摘”等活动,都赋予了品格教育的育人内涵。

    评价撬动

    在育才学校,每一名教师、每一名学生都是品格教育的当事人;在实践过程中,学校不断创新品格评价方式,如“发展性评价”“关键事件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自我评价”等。多元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直接指向学生的成长,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品格评价中发现自己的特长与优点。为此,小学部专门编印了《美好的足迹——好习惯品格养成记录手册》,初中部编印了《美好的足迹——做人品格培育记录手册》,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用细致、实时的记录点燃学生成长的激情。

    品格评价要想发挥作用,师生必须深度参与评价过程,无论是班级评价、年级评价还是学校评价,不管是周评价、月评价还是学期评价,都要彰显师生的立场。以好习惯奖励为例,学生在学习、行为“双十”习惯品格养成中,有优异的表现即可获得“好习惯星”1枚。学生每获得30颗“育才好习惯星”,可领取“育才好习惯章”1枚;每获得12枚“育才好习惯章”,可领取“育才好习惯奖状”1张,并与校长合影留念;每获得8张“育才好习惯奖状”,可以领取“育才好习惯T恤”1件……这些在大人眼里看似微小的奖励,却成为孩子们争“星”夺“章”的动力。又如阶段性品格评价,有的班级为每个好习惯设置一个代言“小精灵”,并制作成徽章以示奖励:多思善问的小浣熊、生活自理的松鼠、守时惜时的燕子、自主读书的萤火虫、与人合作的蚂蚁……在育才学校,作为一种主体性评价的品格评价强调“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核心要求是“着眼整体、尊重差异、促进发展”,鼓励每一名学生提升品格修养是品格教育的最终目的。

为品格而教

以“三有”课堂涵育关键能力与学习品格

    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加重要,智力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学习品格作为一种非智力人格特征,是人的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学习具有定向、引导、维持、调控、强化等作用。优秀的学习品格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于是,“为品格而教”成为育才学校变革教学方法、重建教学生态的初心,突破点是借助建设“三有”课堂,重塑学习情境,改变学习内容和测评手段,变革教与学的方式。“三有”课堂不仅有效地促进了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等学习品格的养成,而且使之迁移到学生的各个方面,为其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涵育学习品格与关键能力是“三有”课堂的建设主旨

    2017年12月,在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学校颁布《东营市育才学校“三有”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意见》,正式启动“三有”课堂教学改革。“三有”即“有趣”“有思”“有得”:学生学习有兴趣、有乐趣、有志趣,课堂活动有思考、有思辨、有思维,学生最终才“有得”,形成关键能力和学习品格。育才学校的“三有”课堂,不仅具备“明、问、思、辨、点、测”六大特征,而且形成了闭环式结构,包括“目标定向→问题导学→自主探究→生生合作→教师精讲→检测评价”6个环节,表征的是基于生本的自主课堂、基于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更是真正落实“学为中心”的高效课堂、发展核心素养的理想课堂。“三有”课堂在展现“有趣”“有思”生命对话的过程中,高质量实现了“有得”的发展目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