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三能:提高职业院校社会培训针对性的路径选择
□贺陆军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等十四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2019—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认真贯彻《行动计划》,并积极付诸行动,既是职业院校提高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度的行动自觉,也是职业院校丰富办学内涵、促进转型发展的良好契机。
职业院校开展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企业“重设备投入、轻职工培训”的现象普遍存在。这里有职业院校师资不足、企业生产任务重等客观因素,更有校企双方对人力资源驱动社会经济发展作用的认知偏差。
职业院校提供的往往是通识性的技能培训,而企业更需要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即通过培训显著提高员工的生产技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由此可见,职业院校和企业在培训目标、内容等方面存在结构性矛盾。
由于职业院校教师基于生产岗位的技术能力不强,适应企业需求、联系生产实际的培训课程及资源不足,导致职业院校无法为企业提供适性的培训项目,现有的通识性培训因针对性和适用性不强受到企业的冷落。
职业院校教师基于生产岗位的技术能力不强,既有“先天条件不足”的原因,即多数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少企业实际的生产经验,也有“后天补给不足”的原因。虽然,教育行政部门多年前就推出了“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每年至少要有一个月的企业实践”的制度设计,但是,教师在下企业实践中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参与深度不够,存在“走马观花”的现象;二是参与广度不够,往往在某一岗位上开展单项生产技能训练,缺乏对产品实现技术的全面理解和掌握;三是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融合度不够,缺乏合作开发培训课程的实践平台。
笔者认为:建立“三环三能”教师培训能力的形成机制,是提高培训质量的路径选择。所谓“三环”,即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企业生产技能的过程性积累、企业生产技能的课程性转化、企业生产技能在人员间的转移;“三能”,即努力提高教师企业生产技能的理解和操作能力、培训课程的开发能力、培训课程的实施能力。具体包括:
首先,以区域主导产品为纽带,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建立学校“教师群”与“企业群”的配对机制。使“企业群”成为“教师群”生产技能实习的“永久性”基地;使“企业群”的相关产品的生产技能成为“教师群”技能积累的主攻方向;使“教师群”成为相关“企业群”的生产技能培训师。
其次,以教师企业生产技能积累为目标,构建教师企业技能实习的参与机制。一是以产品的结构设计、样品研制、产品试制、产品生产、产品调试等,建立教师的多岗位实习机制;二是以产品实现过程中技术的操作要领、科学原理的掌握为教师技能形成的成长性目标;三是在为企业员工解决技能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的企业生产技能。
再次,以培训课程门类开发为目标,构建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员工间的协作机制。一是校企双方共同主持、召开产品实现技术分析会;二是分析产品实现的技术过程、技术任务、技术能力,生成“技术任务与能力分析表”;三是根据企业员工生产过程中技能问题的存在,进行基于产品实现过程的培训课程内容的开发和组织;四是完成基于产品实现过程的企业员工技能培训课程的开发。
最后,以提高员工培训实效为目标,构建以生产技术问题为导向的员工培训参与机制。在企业员工培训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理实一体、讲练结合”的方法开展培训,使培训融体验性、趣味性、理论性为一体。
扩大职业院校参与社会培训的规模,提高职业院校社会培训的质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职业院校只有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才能做大做强社会培训工作,助力社会经济发展。
(作者系本报特约评论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