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解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12-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上接第1版)

四、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表现在哪些方面?导致负担过重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当前,一些区域、一些学段的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表现在学生身上主要是“三多三少”,即作业过多、培训过多、竞赛过多,睡眠过少、锻炼过少、实践过少;表现在校外培训机构,主要是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表现在学校及教育有关单位,主要是中小学学科考试频率过高、试题过难;表现在区域层面,主要是部分区域的中小学校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不仅仅是学校的问题,也是家庭的问题,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也是社会的问题,是学校、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深层次原因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五唯”的顽瘴痼疾在作怪,是升学观、就业观、录用观的扭曲及来自社会压力、家长焦虑的层层传导。

五、为什么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教育的初心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教育的使命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为什么要减负这个问题上,学校和家庭其实大目标是一致的,这个大目标就是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学校和家庭都应该坚守一条底线,这个底线就是校内外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以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学生校内外学业负担过重、参加运动太少、睡眠严重不足等,都会严重摧残孩子的身心健康。

我们要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坚决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五唯”的顽瘴痼疾。切实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和过于功利化的教育观,切实减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有损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学业负担。

减负主要是要把有碍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过重的校内外学业负担减下来。重点要解决“过”的问题,要减量纠偏,过度的量要坚决减下来,过偏的行为要坚决纠正过来。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呵护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不仅是学校的事,家庭也有责任,更需要全社会关心支持,同心同向,共同努力。

六、我省减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我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坚守教育初心,牢记教育使命,强化政府、部门、学校、家庭、社会各方责任,政府主导、各方协同、标本兼治,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和过于功利化的教育观,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切实减轻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有损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过重学业负担,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七、我省减负工作遵循哪些原则?

减负工作主要遵循以下3条原则:一是坚持标本兼治。中小学生减负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正本清源,找准症结;要标本兼治,治表去根,重在治本;要系统治理,综合施策,打好减负组合拳,着力形成减负工作的有效治理机制。二是加强各方协同。要切实转变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就是教育部门、学校、教师的事的片面认识,推动从校内抓减负向校内校外协同联动抓减负转变;从教育系统单兵作战抓减负向学校与家庭联动、学校与社会联动、多部门联动抓减负转变。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协作,校内校外并举,线下线上联动,学校、家庭、社会合力的减负工作新格局。三是突出治理重点。

八、我省减负工作会不会搞一刀切?下步减负工作将突出哪些治理重点?

中小学生学业负担具体到小学、初中、高中学段衡量的尺度和要求是不一样的,具体到各地区、城乡、学校是有差异的,落实到学生个体身上和家庭的情况也是千差万别的。减负工作不搞一刀切,减负工作重点是要解决中小学生校内外学业负担过重和执行各项规范出现偏差等突出问题。在学段上重点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尤其是校外负担过重问题;在内容上着力规范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及教育教学行为,重点治理校外培训、竞赛活动、学校招生等方面的违规行为;在阶段目标上重点推动实现“三减三增”,即减作业、增睡眠,减补习、增运动,减刷题、增实践,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治本之策上重点深化考试评价改革,纠正片面的教育政绩观,树立包容的就业观。

九、《减负方案》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举措有哪些?

《减负方案》分“总体思路”“工作原则”“重点举措”“保障措施”等四部分。重点举措和保障措施共40条(简称“减负40条”)。其中,重点举措包括“落实好学校教育教学常规”“规范区域和学校组织的考试评价”“深化育人方式改革”“规范中小学校招生”“规范校外培训和进入中小学校的竞赛、活动管理”“落实家庭教育责任”“强化政府责任”等7个方面。

《减负方案》是国家减负三十条在我省落地的一个总体实施方案。我省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减负三十条的基本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我省实际,措施更细更实,针对性更强。

十、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家长过早让幼儿园孩子学习小学文化学科知识,有必要吗?学校如何坚守“零起点”教学基本规范?

一些家庭让幼儿超前学习是由多种因素的叠加造成的,如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忽悠误导,部分民办学校掐尖招生助推,一些家长跟风,一些学校不淡定等,导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攀比式心态,并因为某些方面的所谓“优势”进一步加剧了家长的焦虑心态,造成抢跑的“剧场效应”。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因为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对于幼儿超前学习有效性的众多研究成果表明,幼儿“抢跑”学习小学学科知识,弊大于利,短期看孩子似乎“赢在起跑线上”,长远看会“输在终点线上”。

一方面,幼儿超前学习小学的内容,一开始因其粗浅了解某些知识性问题而显得具有优势,但是到了二三年级,基本上已经持平没有优势。正常学习的孩子,看似白纸一张,往往后劲更足,更适合描画与打造,也更有利于学校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科学开展教学。

另一方面,超前学习不利于幼儿的发展。第一,超前学习违背幼儿成长的身心规律,孩子没有在适合的阶段做适合的事情,往往会事倍功半。第二,超前学习与小学入学后的学习往往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上会有偏差,影响衔接发展,很多孩子反而不适应学校的学习方式。第三,超前学习因学生提前获取部分简单的知识,往往会有骄傲和轻视心态,不仅不利于学习注意力集中与学习习惯的养成,也会让学生忽视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全人的培养是弊大于利的。

如何真正落实小学“零起点”教学,防止学前抢跑的“剧场效应”?一方面,学校需要有办学坚持,真正树立“零起点”教学的意识,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教学进度组织教学,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另一方面,需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教育观,不过分关注“起跑线”,而是更多关注孩子的“过程”和“终点”;不过分关注知识的知道与了解,而是更重视德育正向、心理健康,更重视学习习惯、学习方式,更重视兴趣爱好、思维发展。

十一、部分学生家庭作业过多、睡眠不足一直是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一大痛点。如何家校协同努力解决好这一问题?

减负三十条和我省有关文件都对中小学生家庭作业时间明文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但家庭作业每天都在发生,作业时间是否超时以哪类层次的学生为准?又怎么判定?很难操作,各地执行情况并不理想。

充足的睡眠,对人体自我调节的重要性可谓不言而喻。尤其是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的中小学生,其意义更是非同小可。我们经常接到学生和家长的投诉,一些初中学生被各种校内外作业所累,经常做作业到晚上11点多,严重影响正常睡眠。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严重影响孩子的身高体质,还会对孩子的学习记忆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如何家校协同解决好部分学生家庭作业过多、睡眠不足这一问题?

从学校角度,《减负方案》明确:提高作业质量,统筹控制作业总量。各中小学要制定学校作业管理制度,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加强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反馈、讲评、辅导等各环节的统筹管理。各学科家庭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由学校年级组统筹调控,根据课标要求,家庭作业时长把握以班内中等程度学生为参照。凡布置学生做的作业教师必须精选、先做、分层、全批,促进学生完成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校内由班级建立、面向全体家长的家长群,由班主任统一管理,每班不超过一个。不得在家长群里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得要求家长通过打卡提交文化学科作业,不得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加强对学校作业管理的日常检查,将作业管理情况纳入学校绩效考核范围。

从家庭角度,《减负方案》明确:家校协同保证孩子睡眠时间。努力保障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分别不少于10小时、9小时、8小时。家校加强沟通协同,控制好家庭作业时间,保障孩子基本睡眠时间。

在这方面,杭州拱墅区、上城区等地已作出积极探索。拱墅区教育局基于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倒逼课堂教学改革、助推教师成长的考虑,于2018年年初在全区域实施“初中生晚10点不作业”。这项措施在拱墅区推行一年多来效果良好,初中学生过重负担减下来了,睡眠时间增加了,学习效率却不断提升,家长的支持率也比实施之初明显上升。这也是学校、家庭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须共同坚守的一条底线。

要解决部分学生家庭作业过多、睡眠不足问题,“减量提质”是改革成功的关键。作业之所以成为负担,往往是因为“质”不够“量”却大,因此,各地各校在实施该举措时必须“提质量”,减少机械性、形式化和简单重复过多的作业,增加一些吸引学生的实践性、活动性的非强制性“素质作业”,诸如家庭劳动、体育锻炼、课外阅读等,切实保障学生的睡眠质量和学习效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