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效互动中实现精准教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12-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杭州市学军之江小学 周 英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二)》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学习内容,这部分内容虽简单却难教。简单是因为学生对物体的观察能力与生俱来,他们对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形是不一样的,学生常常会出现表达不清的情况。同时,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也存在差异,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很难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因材施教,更无法精准把控课堂、以学定教。

面对常规教学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入移动终端技术,重视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转变学习方式。

一、有效互动,助推个性化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创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开放性课堂氛围。

1.主动选择,尊重学习需求

【片段1】温故的选择

师:观察物体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让我们先看一段视频。(微视频推送)

观察物体的方法:视线要与物体平视。

观察物体的角度:一般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观察上面和左面的时候,要以正前方为基准。

学生此前已经学习了观察要注意的方法。故笔者让学生自主观看微视频回顾观察方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有意义建构的过程,故而在温故环节,借助平板电脑,让学生自主观看视频,可以让教学更有针对性。

2.生动演示,激发学习兴趣

【片段2】直观展示

师:6号家族(6个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成员一直在喊冤,原来前段时间立方体家族发生了一起盗窃案,案发现场留下了“L”形痕迹。警察叔叔根据这一线索把它抓走了。同学们,6号家族是冤枉的吗?

生:6号家族从侧面看是“L”形,但也有很多种可能,所以不一定是它。

师:按你们的想法几号家族有可能?借助小方块和iPad拍照功能你们能抓到小偷吗?

创设立方体王国抓小偷的破案情境,引导学生结合呈现的图形线索,探索组合图形的样子。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利用不同个数的正方体摆出不同形状,并通过iPad相机功能将“嫌疑犯”拍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课堂问题情境,把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直观,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其探究欲望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3.互动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片段3】静态反馈

师:同学们找出了这么多符合要求的立体图形,这下可以确定谁是“小偷”了吧?

生:不可以,符合要求的立体图形还有很多。

(出示学生上传到发布平台上的照片)

小结:虽然无法确定,但随着线索的增多,锁定罪犯的范围越来越小了。

在探索过程中,学生借助桌上的小立方体搭出符合条件的立体图形,并将其上传到平台上。平台能快速搜集到学生的优质作品,补足了传统教学反馈中学生作品单一、难以展示的短板。教师从这些作品中筛选出最优秀的作品,请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么搭,巧妙地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真正实现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

二、动态评价,实现精准化教学

教学与评价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双通道”,课堂中教师应通过即时的反馈来调整自身的教学。萨德勒认为,有效的形成性课堂评价必须具备3个要素:确立明晰的学习目标,呈现学生的现有水平以及转变有效的教学行为。

1.抢答功能,数据采集便捷

教学中引进“醍摩豆”抢答器,教师能在学生提交答案后第一时间看到全班同学的答题情况,学生也能即时收到答题反馈。这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取几位学生,与他们交流想法并适时点拨。应用信息技术中的“抢答”“统计”“挑人”等功能实现了动态学习数据的收集、挖掘和分析,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2.图表功能,数据反馈直观

【片段4】统计图反馈选择结果

习题:5号家族的这3位成员,从( )看到的样子相同。

A.前面 B.左面

C.上面 D.都不相同

课堂上,根据每个学生作出的选择,“醍摩豆”会即刻生成学生选择情况的统计图,清晰反馈全班学生的答题情况。直观的图表使得教师的讲解更有针对性。

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及效果的数据化呈现,使教学过程从过去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经验转向根据教学中的客观数据。基于数据精准掌握学情,方便教师有的放矢地安排及调整教学。

3.评量功能,数据追踪精准

学习评量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学习难点的重要方法。

【片段5】数据决策下的教学干预

习题:立方体王国的一个成员从左面、前面、上面看到的图形都是2×2的正方形,最少用( )个小正方体搭成。

A.8 B.6 C.7 D.5

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想象,再引导学生将想象出来的样子摆一摆,与组内的小伙伴议一议。首次呈现的统计图中,4个选项的人数基本相同,可见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存在差异。运用“醍摩豆”软件中的“挑人”功能,抽取一名选择C项(最少7个)的学生,让他上台操作,追问“真的不能再少了吗?”面对教师的问题,学生陷入思考,此时给他们再次选择的机会。此时数据发生了变化,学生均选择了B选项(最少6个),证实数据追踪下的精准教学是高效的。

实践证明,在合适的时间提供技术和资源支持,能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创设有效环境,提供优质资源和强有力的学习工具支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