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践课怎样才能真正“实”起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12-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李焦明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大学实践课,则是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大学实践课不“实”,已经成为不争的现实。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实践标准不“实”。课程标准的制定没有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充分地研究、讨论和征求意见,没有行业和企业人员的参与。一些上实践课的教师从不看课程标准,即使违反了课程标准,也没有责任追究机制。二是实践内容不“实”。实践课没有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实践的具体内容往往根据岗位情况临时确定,容易出现实习岗位与专业“不对口”的情况以及“放羊”式实习等乱象。三是实践设备不“实”。一方面,实验实训等实践设备数量不足,一些高校得多人共用1台实践设备,甚至缺乏完好的实践设备,以至于不得不将动手操作实验变成了演示性实验;另一方面,实践教学设备严重老化,故障频发。四是重视实践不“实”。一些高校对实践课的重视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在学校的各项绩效考核体系中所占比例甚微。

实践教学是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也是全面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高校要多管齐下,努力把实践课做“实”。

首先,实践课的课程标准应根据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由校企双方充分调研、讨论,并就实践教学条件、内容、方式以及教学人员的资质等做出规定,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实践课教学质量督导评价机制。

其次,实践内容应与时俱进,随着技术发展、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实验实训设备的更新,每年完善和充实实践教学教材,不断更新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同时,加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力度,建设一批满足多专业实践需求的综合性、开放共享型实践教学基地,满足实践教学需求,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

此外,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积极改革高校社会评价导向,优化高校排名指标体系,提高实践教学指标等学校教学基础建设指标权重,同时积极探索将动手实践操作纳入专升本、考研等升学考试内容。

从宏观层面来看,高校一方面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健全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加大实践教学设备经费投入,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积极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专兼职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选好配强实践指导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大学生实践过程的质量监控,确保大学生实践的时间和效果,进一步规范实践教学组织考核管理。另一方面,还应改革教师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职称评审条件,向实践教学工作扎实、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效显著、积极自制和改进实践教学装置、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成绩突出的教师倾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