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图书馆,育人“第二课堂”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12-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叶青云

有的制定图书馆公约,有的拟写读书公约,有的创编借还书流程……前些日子,杭州天地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忙得不亦乐乎。原来,该校的图书馆刚刚完成了转型升级。作为上城区推广声阅自助图书馆系统项目的试点学校,该校新添了智能化自助设备,图书资源流动更充分、更便捷。

如今,中小学图书馆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不再仅仅是文本资源库,更是被当作育人的“第二课堂”。不久前,教育部发布通知,决定开展全国中小学图书图书审查清理专项行动,内容包括进一步提高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角)图书质量,营造健康安全的育人环境,保障广大师生教育教学需求,充分发挥图书馆育人功能等。同时发布的《中小学图书图书审查清理标准(试行)》,明确了三类需要清理的图书,一是非法图书,二是不适宜图书,三是外观差、无保存价值的图书

图书馆的藏书,高质量才有高营养。目前,各地各校之间确实还不同程度存在建设水平不均衡、管理服务水平不统一、藏书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而这些差距在城乡学校间尤为明显。在我省不少中小学教师看来,不断提高馆藏图书质量,确保阅读适宜性,是发挥图书馆育人功能的基石。

据了解,目前中小学图书馆“剔旧迎新”主要有学校自购、师生捐赠、社会爱心企业和人士捐赠,以及把校图书馆和市、县公共图书馆渠道打通,实现资源共享等几种形式。一些学校也会邀请相关专家,或者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生家长一起参与谋划,按需配备图书并指导全校阅读活动的开展。

拓宽阅读空间,让书香无处不在也是中小学实现图书馆育人功能的普遍做法。走廊里、楼梯间、教室……几乎校园里每一处能容纳书架的地方,都成了学校图书馆的一部分。在桐乡茅盾实验小学,就连宿舍楼的转角处、楼梯口,都配置了阅读长凳和书架,上面分门别类安放着图书。“一个个温馨的阅读区域,不仅成了学生闲暇时光最爱去的地方,也是班级读书会、立志文学社、综合小课题研究活动的好去处,学生在那里可以自主开展阅读、交流、讨论、研究。”教师沈琦琪告诉记者。

“中小学还需要尽可能丰富图书馆职能,拓宽育人载体和渠道。”正如诸暨市城西小学教师孙晓菲所言,在我省广大中小学校,图书馆已然成了教学、教研、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力载体,并与日常相关学科课程打通,承担起德育、智育、美育等多重育人功能。城西小学设立了图书馆阅读月,评选校园十佳好书与阅读之星;开设了图书馆公众号,定期推荐好书与学校阅读信息,面向广大师生进行主题征文,分享阅读经验和趣事;定期播放文学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让学生通过生动具体的人物形象感知文学魅力,建立对世界的正确认知;举办阅读论坛或名家讲座,邀请教育专家和学者开课开讲,实现育人目的。

嵊州市鹿山小学整合德育资源,实践“图书馆+公民教育”元素,以学校图书馆为中心,开辟出阅读超市、漂流书吧、鹿鸣书社等多处全开架借阅区域,该校统称之为“微书吧”。这些“微书吧”各有特色,比如阅读超市注重借阅区域的墙壁文化建设,对学生开展诚信、文明等行为的引领;漂流书吧的书没有馆藏编号,也没有专职管理员,实践的是“每一个读者都是管理者”的管理理念;鹿鸣书社由学生担任社长和副社长,借书证上除写明班级姓名,还需承诺爱护图书、文明借阅、按时归还、损坏遗失主动赔偿,书社还会不定期组织小型的主题阅读趣味活动。“图书馆是很好的学生品行教育实践基地。一方面,它能正确引导学生安排闲暇时光,鼓励他们以书为伴,以书为友,培养高雅的志趣;另一方面,它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教育学生善尽公民责任。”该校负责图书管理的教师陶华燕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