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同招,让公办民办学校公平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12-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车俊谊:教育优质的引擎,一定不在于生源,而在于管理内功的修为。表面上看,民办学校拥有一定比例的自主招生权力,可以吸纳尖子生进入,但实质上还因为这些民办学校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其人文底蕴、管理方式、课程体系化设置和学业水平监测都在不断积累和沉淀,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都更为与时俱进,在与学生相处方面更有影响力。希望政府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引领和厘清教育中的各方诉求,建立良好的教育生态,让整个系统和生态良性发展起来。政府现在要做的是,能站在中国未来所需人才的角度回看当今的教育中最需要松绑之处,同时摒弃政治化和业绩导向的管理方式。

C.主持人:公民同招、摇号录取,民办学校不能掐尖招生,给教育会带来什么改变?民办学校该如何应对?

杨东平:这会带来更好的教育生态环境。民办学校应该走出自己的路。既要破除资本的垄断,也要破除权力的垄断,从资本家办学走向教育家办学。超越营利性,超越应试轨道的生源竞争。恢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鼓励各种形式的教育创新。新时代发展民办教育的真实需求和重要功能是超越拾遗补缺,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包括弱势人群、富裕阶层、中产阶级需求,走向学校创新。在中国,有许多创新型的小规模学校,在探索个性化学习、项目制学习以及深度学习。

毛香水:公民办同招有利于缓解择校热、民办热、补习热等现象,有利于家长作出理性的选择,促进孩子个性化、特色化发展。但同时,由于公办和民办学校回归了同一起跑线,势必会从一定程度上对民办教育产生冲击。民办学校应坚持“控规模、精质量、重特色、严规范”的发展思路,着力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质量、办学特色,进一步找准定位、优化管理,更好地满足老百姓多样化、差异化的教育需求。

金晓东:这次出台的政策,非常清晰地反映了政府对基础教育发展方向的把握。有利于在民众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以往出现的过度“民办热”快速降温。同时,也可提升各级政府对公办学校的支持力度,为公办学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空间,使公办、民办学校和谐共存,并最终推动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黄建明:政策如果得到真正落实,无疑将有利于还原正常的教育生态。如果义务教育阶段不跨区县招生、高中阶段不跨地区招生,那么将促进各区县和地区政府集中精力抓好本地区的基础教育,有利于实现基础教育区域间的均衡发展;如果优质高中有更多(最好是100%)的学额平均分配给每一所初中,那么高中之前的升学竞争将大部分会被限制在初中本校范围内,就能促进学校间的生源均衡,有利于降低学校间的过度升学竞争,对学校推进教育改革有利;如果实行区域内的公民同招、摇号录取,那么将促进公办、民办学校间的生源均衡,对促进各类学校的均衡发展有利,也对降低家长择校焦虑、抑制提前补课、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民办学校是我国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主动积极支持政府推动教育管理改革,在教育更加均衡优质的背景下思考自己的办学定位,从“补充型”“掐尖型”走向“特色型”,通过有特色和更优质的服务来满足少数公办教育不能满足的教育要求,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美好教育

车俊谊:要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治理能力,更有担当和更系统化地剖析问题,构建更适合“良币”的发展环境和政策导向,而不是用简单的方式,实施政策的“一刀切”。民办学校,作为中国教育创新的孵化地,理应在这次政策变化中更为积极,不是被动地等待某种稀释,而是在生源均衡的状态下,将自身管理、教学、理念的闪光和独特之处发挥得更为出色,走出一条更为宽阔和创新的路,从而形成中国义务教育之样板,做到“真金不怕火炼”。

朱永春:新政出台后,民办学校不能靠以往掐尖招生来维持漂亮的分数与升学率,必然也要承担起面对学困生、问题生的教育责任,必然会出现类似孩子“断奶”的不适应期。我觉得民办学校还是要利用自己的办学自主性方面的优势,率先扭转以考试为导向的落后观念,丰富学生的课程资源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在快乐和探究中获得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章振民:掐尖招生只是改变了某一区域内升学考试高分段学生在不同学校的分布,并不能带来整个区域教育质量的真正提升和教育事业的内涵发展。民办学校要认识到自己以往升学考试的辉煌是建立在垄断优质生源基础上的客观事实。举办者和校长要重新思考学校的定位,没有了垄断优质生源带来的高分,学校应用什么来赢得社会的认可?应该把办学精力从挖空心思抢夺优质生源、千方百计甄别优秀学生,转移到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方面来,暂时脱掉名校、名师和名校长的外衣,展示真实的自我,迎接真正的考验。

叶翠微:民办教育应该充分基于国家法律法规,不摇摆,不踩线,潜心办学。要充分基于教育人的职业操守,在招生问题不“偷鸡摸狗”,在成绩发布上不弄虚作假,在学校发展上不“杀鸡取卵”。做纯粹的教育,做高远的教育,真正彰显民办教育的理性风采。要充分基于民办教育的机制优势,在办学理念凝练、学校课程建设、教师团队打造、办学条件提升以及教育国际化推进等方面大胆创新,绽放活力,努力创设民办教育乃至中国教育的新高地。

D.主持人:面对政策调整,社会和家长产生焦虑情绪,你认为应该做些什么工作?

毛香水:对于社会与广大家长而言,公民办同招政策的出台,让择校这道“多选题”变为了“单选题”,也改变了大部分家长原先的“保公冲民”思想,造成其在一定程度上的焦虑。作为教育主管部门,一要引导家长及时调整心态,正确看待公民办学校在教育教学特色化方面存在的差异,认真分析什么学校适合自家孩子的成长,做到理性择校;二要优化义务教育布局,加大优质资源供给,完善入学保障机制,及时发布入学预警,确保有学上,力争上好学;三要充分挖掘学校办学内涵,立足“全面发展、全员发展、个性发展”的育人理念,真正落实“五育”并举;四要加快推进城乡、学校之间均衡协调发展,通过深化“互联网+义务教育”、推进集团办学模式、促进教师城乡流动、优化教育综合评价等改革举措,着力提升全市教育整体水平,努力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

黄建明:教育是未来的事业。家长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社会发展,更加重视对考试分数之外的包括核心价值观、科学生活习惯、独立思考能力、团结互助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培育,把学生培养成理想的人,而不仅仅是名校的考生。当然,这需要政府、社会、学校能给家长以足够的信心。

叶翠微:我们不能一提到“焦虑”就焦虑,不能看到一部分人“焦虑”就上升到群体乃至社会性的焦虑。尤其是媒体,其作为引导舆论的重要力量,要去调查、了解并做深入分析。需要全社会建构良好环境来引导家长。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同步修正、完善评价标准和方式,多做成长评价,尽力少做或不做同类评价。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将越来越全面地认识到个体的多样性、人的潜能的无限性和价值的多元性,因而我们更应懂得对自我的尊重和对每一个个体的尊重。当个体真正平等、职业没有贵贱、努力总有回报的时候,过度的焦虑自然也会得到缓解。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