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娃都爱写“我的父亲”而不是“我的母亲”?
□蒋 莹
老妈帮娃改作文
我发现,前两天老师出的作文题是“我的××”——写自己的一个家人,儿子花生选择写“我的父亲”。
虽然我宽宏大量,但要说肚子里一点意见都没有,这也不是实话。记得花生小学时,也写过“我的爸爸”呀,到现在居然还没轮到我?
我半含幽怨半开玩笑地问花生:“为啥你写‘我的父亲’,不写写‘我的母亲’啊?”
花生有点紧张,嗯嗯啊啊了一下,不过很快找到一个借口:“我们班几乎所有同学写的都是‘我的父亲’,不信你去问好了。”
我:“他们写什么关你什么事,你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吗?”
显然他很难回答这个问题,开始耍赖:“那我现在就改,原来作文作废,重新写一篇。行了吧?”
我:“随便你,既然老师布置的作业是改作文,你就好好改呗。”
花生这篇作文的初稿,老师给了25分(满分40分),刚过及格线。
我心想:你写“我的父亲”,我忍了;就纯讲技术层面吧,虽然我不奢望你向朱自清看齐,但也不能太随便,像我以前批评过的那样,记了一车流水账,缺乏具体的例子和鲜活的细节。
比如:“我的父亲很热心,会积极帮我们组织课外活动,忙前忙后,非常辛劳。”
只到这个层面,下面就没了。
我问:“你老爸到底做了什么就热心了?就辛劳了?”
一般来说,男生看待生活比较宏观,不太关注微观的事情。我看花生一脸茫然,好像想不出爸爸到底做了什么,就提示他:“你们两次足球联赛,不都是你老爸给你们班定制的球衣吗?他在淘宝上查了多少页,才找到合适的商家呢?他还要收集你们队友的球衣尺寸,有人试穿不合适是不是还要换?”
“对了,还有,你们的球衣为啥最后选的跟克罗地亚队一样?你老爸的用意是什么?”
花生眼睛一亮,仿佛发现了一个新世界,立马坐回到电脑前,敲键如飞。
他修改完,又让我看了下,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总算比初稿强了不少。至少能写出“父亲坐在电脑前几个小时,熬到深夜,看了40多页淘宝,终于选中他觉得满意的球衣”这样的下沉场景;还有“父亲之所以选中红白格子球衣,除了美观醒目,更是希望我班足球队要像克罗地亚队一样,虽然不是传统强队但是每次比赛都会全力投入”这种“拔高”的句子。
我没再改下去,反正写的是他老爸,要求不用太高。
重新提交后,老师修正作文成绩,多给了5分。
少即是多,距离产生美
我这个人很八卦,真去问花生班上的同学,确实大多写的是“我的父亲”。
然而,在家长群里讨论、参加家长会、陪娃参与集体活动的,绝大部分可都是妈妈们。
那为什么娃还是会选择写“我的父亲”而不是“我的母亲”呢?
拿这个问题问花生的同学,他们也和花生一样,一下子蒙住,回答不上来。
还好有一个学生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妈妈做的事情太多,都不知道写哪件好。”
好吧,我信了,至少这听上去还算安慰。
和家长聊起这个话题,再看看网上吐槽,发现不少妈妈们都有相似经历,她们抱怨:“一年365天,在孩子眼里,对老母亲364天的陪伴和操劳都视而不见,而对爸爸偶尔1天心血来潮的关心却记忆深刻。”
有位妈妈说:“有一天我因为开家长会,顾不上回家做饭和吃饭,下班直接去学校,开完会回到家都22点了。爸爸已经呼呼大睡,女儿还在看书,见到我就笑眯眯地对我说,爸爸晚上煮的挂面可好吃了。我十几年呕心沥血磨练出来的厨艺还比不上爸爸的一碗清汤挂面?”
还有位妈妈说:“我家爸爸以前常年加班,现在索性外派不在家,儿子还口口声声地说爸爸最好,爸爸回来给他买衣服,爸爸回来给他买玩具,爸爸回来给他买巧克力……当妈的每天都在买的,好吧。”
说到底,就是妈妈做的都理所当然,爸爸做的就难能可贵。
人有这样一种天性:对主动送上门天天照顾自己的人熟视无睹,对偶尔出现一下的人念念不忘。
当然,“近之则不逊”,除管太多,还和管的内容和方式有关。
妈妈管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要么琐碎,要么沉重,都不太讨好;而父亲参与的基本都是娱乐项目,那可轻松愉悦多了。
妈妈对孩子的要求一般比爸爸更严,要不怎么说虎妈猫爸呢?有好几个年轻人对我说,正因为如此,自己小时候和妈妈的关系特别紧张。
有人说:“那时候,我妈天天逼着我学习,逼着我练琴,总觉得我不如别人家孩子努力,我爸却总觉得自己家小孩最棒,不用学得这么辛苦,当然我就更喜欢爸爸……”
其中也有人提到写作文:
“我小时候写作文也写爸爸从不写妈妈,我妈心里特别不平衡。可确实是,我爸无为而治,做什么都是加分项;我妈做得多要求也多,骂我也多,扣分项一堆。”
“我家隔壁住着一对夫妻,有两个小孩。有一次,我听见上小学二年级的邻居弟弟在过道上唱‘世上只有爸爸好’。我问,为什么呀?他说,爸爸一有空就带他出去玩,给他买好吃的。我又问,那妈妈呢?他说,妈妈一天到晚就知道送他上这兴趣班那兴趣班,烦死了……”
看来妈妈要和孩子相处和谐,还是得少管一点,不能太贴身紧逼,得保持合适距离。毕竟,少即是多,距离产生美。
母爱和父爱,必需品vs奢侈品
不过妈妈也不要太戳心,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对孩子来说,妈妈好像必需品,爸爸好像奢侈品。
孩子写作文就像大人发朋友圈,只会晒自己的限量版LV包包,没听说晒家里大米和卫生纸的。
如果把写作文放到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母爱是普遍、不可缺少的,写出来反而就容易落入俗套;而父爱若有若无,写出来就比较清新脱俗。
网上有位妈妈就说:“儿子写的也是爸爸,原因是:老师说,妈妈起早做饭、贪黑打扫、半夜带娃去医院,都烂大街了。”
还有位妈妈说:“一次,在孩子写他爸的作文中,举例的事其实是我干的,孩子却套在他爸身上,问原因,说是作文如果写爸爸会比写妈妈更可能得高分……”
难怪花生作文初稿把“博览群书”安到他老爸身上,真正博览群书的那个人难道不是我吗?
那个丈夫外派不在家,抱怨儿子总说爸爸最好,回来就给他买衣服玩具巧克力的妈妈,最后补充了一条信息:“儿子嘴巴上说爸爸最好,让儿子去他爸爸那里住一段,不超过一个月就坚决要回来。”
他对爸爸的爱也是叶公好龙式的吧。我想,倒也没叶公好龙这么夸张,不管是对妈妈还是爸爸,孩子对父母的爱都是天生的深厚,只不过奢侈品无需天天用,必需品每天少不了。这也不是说,就可以抛弃对奢侈品的追求。生活仪式感那得有啊,父爱是母爱的有效补充,对孩子来说父母都重要。
或者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说,孩子对爸爸的爱,经常是仪式感大于内容,所以拿来写作文就更好用;对妈妈的爱,内容大于形式,所以反而不好落笔。
最要紧的是,爸爸不在乎孩子写的是谁——他根本就不晓得老师每天都布置什么作业。这样孩子写起来就没压力,因为无论写成啥样都不要紧。
花生写“我的父亲”,我顶多不高兴几分钟,还不能太表露出来,省得他觉得我小心眼。我呢,给他改改也就花了十几分钟。但如果他写的是“我的母亲”,如果描写不妥当不到位,我岂不是要不高兴好几天,给他修改起来还不得花好几个钟头,这不是给他和我自己找麻烦嘛?
谁对自己好,谁付出得多,是个人心里都会有点数,何况是亲人。孩子长大了,也会慢慢体会到妈妈的苦心。那些小时候被妈妈管得很严的孩子,现在回想起来会说,自己能成为今天的样子,还是很感谢妈妈。当然,如果方式和缓一点、批评少一点、鼓励多一点,就更好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