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里的好多学生我竟然没印象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9-12-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益农小学 韩 良

去年刚接手新的一年级班级时,为让几个调皮学生能够安安静静坐下来上课,我绞尽脑汁:小红花、表扬信、小零食、小玩具……但都不是很管用。

有一天放学,一位家长问我:“韩老师,小晨最近表现怎么样?”

“小晨?”我迟疑了,在脑海中快速地回想,可是,竟然一点印象也没有。家长既然问了,不能不说,只能含糊其词:“哦,小晨啊,表现还可以。”

小晨妈妈对我说:“老师,小晨回家说,他上课举手,老师总是不叫他,他以后再也不想举手了……”家长说得很委婉,我的表情很尴尬。

送走家长后,我仔细地回忆小晨平日里的表现,以及自己上课时的情景。在我印象中,小晨既不调皮捣蛋,也不需要教师操心,是一个非常听话的学生,所以也不会受到教师的关注。

班上像他这样情况的学生还有不少,上课时举手,如果教师觉得知识点对他来说太简单,就叫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来回答;如果感觉他不一定知道,则叫一些优秀生来回答,结果他们就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也在不知不觉中被伤害了。

第二天上课,我特别留意这些学生,结果发现,这些“沉默的大多数”很少举手回答问题,一副“你叫我,我就回答;不叫我,我也不主动举手”的态度。

我曾想当然地认为,这些中等生不用教师操心,从而忽略了他们的感受,慢慢地将他们陷于无人问津的境地。因为得不到教师的及时肯定和评价,这些学生的学习行为无法得到强化,直接后果是丧失表现欲、上进心、竞争意识,形成“疲软”的性格,后继学习发展停滞不前。

痛定思痛,亡羊补牢。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有意识地关注这类特殊群体,重视他们的一举一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学生自称课代表     下一篇:惩罚并不是为了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