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高校开启“双一流”建设大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1-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跨入2018年,国内高校“双一流”建设大幕开启。日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著名高校均已公布各自的“双一流”建设方案。

从“学科群”建设,到以“预聘—长聘”为核心的人事改革制度,再到探索本科生培养新模式……对高校来说,各自的“双一流”建设方案就像施工蓝图,透过这些关键词,我们得以窥见这些国内一线名校的“双一流”建设路径,也能从中感受到这些大学培养优秀人才的强烈使命感和决心。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关键是建成一批一流学科

在国内高校中处于“领头羊”位置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其“双一流”方案自然最受瞩目。在建设时间表上,清华、北大明确:2020年,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2030年,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2050年前后,成为世界顶尖大学。

北京大学“双一流”方案将建设重点放在一流学科上。去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北大不仅跻身“双一流”建设高校A类名单,而且有41个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入选数量居全国高校之首。

北大“双一流”方案明确提出“30+6+2”学科建设项目布局,即重点建设30个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优势学科,以理学、信息与工程、人文、社会科学、经济与管理、医学6个综合交叉学科群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以临床医学+X、区域与国别研究2个重大领域为导向,带动学校学科布局整体调整。

清华大学“双一流”建设方案提出“4个学科领域+20个学科群+8个独立学科”,即重点建设工程科学与技术、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与艺术以及生命科学与医学4个学科领域,并推出建筑、土木水利等20个学科群,以及力学、物理学等8个独立学科。值得关注的是,清华构建了包括“学科领域—学科群—独立学科”3个层次的学科建设体系。基于“双一流”方案确定的分类分层次学科发展规划,学校制定了针对性的学科建设和学科交叉发展支持方案。

复旦大学表示,建设一流大学,关键是建设一批国内顶尖、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学科。该校将以“一流育人质量、一流学术成果和一流社会贡献”为核心目标,重点建设27个一流学科,带动一级学科重点发展、融合发展和特色发展;注重学科融合创新和前沿发展,不断优化布局,形成五大学科门类整体发展新格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一流大学建设。

打破院系壁垒,

力争在学科交叉融合中形成新亮点

多学科交叉融合,被认为是高校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不难发现,多所名校的“双一流”建设方案,都不约而同地将“学科群”建设、“交叉学科”建设列为重点建设领域。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双一流”方案,该校将以优势学科为主干,以特色学科、新兴学科、需求学科为支撑,未来重点建设船海工程与科学、生命科学、数理科学、商业、经济与管理等17个学科群。上海交大还专门提出了“强化交叉学科推进政策”,学校将围绕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等重大前沿科学问题,以及国家安全、技术进步的重大需求,打破院系壁垒,组建跨学科团队。同时,学校还将建立完善交叉学科的跨院系教师双聘机制,解决人员流动和平台考核评价问题,营造学科交叉的文化氛围。

同济大学提出,该校在重点建设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环境、城乡规划等9个一流学科的基础上,将以多学科交叉为基础,启动医学与生命科学,微结构模型、功能与应用,智能技术与绿色制造,国家创新发展与欧洲研究等4个交叉学科领域建设。据了解,在建设“双一流”的过程中,同济将努力完成学科转型,通过调结构,确保强势工科保持领先,理科发展形成新优势,医学学科复兴加快步伐,人文社科发展形成特色。未来,同济将努力在工理医文融合交叉中形成新亮点。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探索一流人才培养新模式

坚持“世界一流、中国特色”,在吸收世界上先进办学治校经验的基础上,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可以说,在各校“双一流”建设方案中,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培养一流人才,始终是重中之重。而更多的攻坚和改革,也将随高校“双一流”建设脚步的加快而启动。

围绕人才培养,北京大学提出,将建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支持和鼓励学部、院系、教师建设多层次有特色的跨学科本科课程组、项目和专业。同时,北大将实现学生在学部内自由转专业、在全校范围内自由选课。

根据复旦大学的“双一流”建设方案,学校将围绕“一流育人质量”的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中,在人事制度方面,复旦提出,将完善“预聘—长聘”制,提升师资水平;将实施“卓越人才计划”,以“代表性成果”为导向,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坚持“业绩、贡献”导向,深化收入分配改革。

真正形成一支符合世界一流大学要求的师资队伍,上海交通大学提出,将实行以创新增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完善分配机制,使科研人员收入与其创造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紧密联系;将采用行业平衡的薪酬策略,重点提高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的薪酬待遇水平。

据悉,“双一流”建设每5年一个建设周期。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要求,建设高校实行总量控制、开放竞争、动态调整。

作者:樊丽萍

《文汇报》2018年1月3日第7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这一周     下一篇:传统文化教育还得做实做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