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怀的年轻人多起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1-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最近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在四川成都春熙路的一处公益售卖展位前,一名23岁的年轻小伙常在这里推销柑橘。这个看似普通的推销员,却是刚从美国耶鲁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高材生。他原本可以在华尔街、金融街找份高薪工作,但在中国一次公益下乡活动后,他毅然做出选择——在四川达州赵家镇当个“农村CEO”。此后,小伙子指导老乡卖柑橘、养跑山鸡,给农产品塑品牌、找销路,组建高学历下乡公益团队,给村里办新的合作社……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追求高薪工作、体面职位固然是一种个人选择,但观察近年来舆论中的年轻人,我们看到,青年一代的择业理念其实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拒绝在一线城市做一朵“锦上花”,而是选择去西部地区当一块“雪中炭”;海归女硕士放弃留校任教,全身心投入环保事业,每天和垃圾打交道,立志推行垃圾分类……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来到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挥洒激情和汗水,谱写人生的灿烂乐章。

事实上,相比于一味求稳定、求清闲、求高薪,青年把自己干事创业的理想与祖国的发展进步联系在一起,更能彰显青春的意义、增加生命的厚度。纵观历史,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广大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的奔走呼号;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大青年为建设祖国的艰苦劳动;抑或是改革开放时期,广大青年为国家富强的锐意进取……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与青年一代的不懈追求紧密相连。

“功崇惟志”,理想是引领人生方向的指路明灯,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青年是富有朝气、富有理想的,如何让这样的朝气和理想被激发出来并长期保持下去?大学教育肩负重任。大学不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培养皿,也不能只紧盯眼前的就业率,而应成为优秀青年成长的土壤,引领他们将个人理想与时代和祖国的命运牢牢系在一起,让有梦想、有情怀的年轻人做出自己的选择,实现每个人不同的精彩人生。

如今,当新一代年轻人走上历史舞台,我们发现,这些年轻人生长在物质条件更加优越、信息技术更为发达的时代,同样在坚定心中梦想,排除私心杂念,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去做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事。而这,既是当代青年拓展自身生命宽度的方式,也是当下中国发展进步需要的精神气质。

作者:丁雅诵

《人民日报》2018年1月4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