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红糖微联盟”助力义乌土产走出家乡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1-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通讯员 蔡呈祥

“目前我们的总销售量已超过500公斤,周末我们计划去万达广场推广,同时在手机客户端推出促销计划,实现线上线下同步推进。”在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电商学院“红糖微联盟”的中期总结会上,1636班杨思航正在汇报自己团队取得的成绩和下一步计划。

成立不到两个月的“红糖微联盟”,如今成了省机电技师学院的“网红”。一直埋头干着义乌传统红糖买卖的乡亲惊喜地发现身边竟然有这样一支朝气蓬勃、能量满满的“电商生力军”。

而这一切要从一块红糖说起……

1636班班主任吴旭剑是义乌市义亭镇人。从每年的11月到次年1月,镇上就会飘起熬煮红糖的香甜味,但受限于整体产量和制糖企业的规模,义亭镇的红糖只是一道闻名于乡间的土产,既无统一的生产标准,也没有叫得上的品牌。但在外地工作多年的吴旭剑清楚地知道,家乡的红糖甘甜可口、细腻无渣,比很多同类名产都要出色,只是缺少一个“扬名”的机会。“不如让学生们发挥电商专业特长,用手机来帮乡亲卖红糖吧!”吴旭剑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同为班主任的喻超群的认可。两人在征得电商学院相关领导的支持后,决定先在各自班级试点。

用手机卖红糖是一个好点子,但要真正落地,还需要进行一番全面细致的策划。喻超群和吴旭剑对学生日常使用手机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经分析,一致认为利用课间和休息时间开展这一活动具有可行性。接着,就需要解决货源问题。为了保证货源的安全、规范、稳定,喻超群和吴旭剑带着学生走访了义亭镇西楼村和佛堂镇等红糖主产地,根据厂家的资质和货品的质量,确定了多家供货商,并签订了合作协议。之后,他们面向两个班级的学生征集报名、组建团队。2017年10月25日,“红糖微联盟”正式成立。让学生们没有想到的是,这块小小的红糖,不仅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他们对专业的认知。

1636班班长杨思航第一个报名加入了“红糖微联盟”。在他的带领下,整个寝室的同学都参与了进来。让他意外的是,志趣各异的室友居然成了“红糖微联盟”中最默契的队友。平时喜欢用手机刷社交媒体的郑建鹏,开始关注页面上的营销词和广告位;平时喜欢用手机网购的廖梓文,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商家的促销活动,学习分析活动背后的盈亏;平时喜欢用手机交流的闵紫杰,开始学习如何在微信平台上更好地表达自己,从而更好地做好客服工作。作为班长兼寝室长的杨思航则负责起整个团队的战略规划,先利用现有的微信人脉圈,保证每天销售20单以上,然后通过做好客户服务和口碑营销,逐步扩大销量,同时不放过线下市场,通过在市区文化广场、万达商贸城等地标附近推广,积极争取本地消费市场。短短两周时间,他们的销售总量就跃居团队中的第一位,微信浏览量达5000人次。

“一开始,团队之间比销量,现在他们还比浏览量、回头客、口碑,以前写营销方案、做页面设计,对学生而言都是枯燥的作业,现在这些事他们不仅自己主动做,而且样样向一流电商平台看齐,变化真的很大!”喻超群说。“我们班几个有领导力的学生,现在也都像杨思航一样组建了自己的小团队,彼此之间既有竞争又相互交流,几个原本上课不专心的学生,现在居然拿着教材来问问题。”吴旭剑说道。

之后,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进来。截至2017年11月底,共有80多名学生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来,红糖总销量超过3500公斤,甚至还吸引了来自阿富汗的客商。

随着销量和回头客的增加,学生们渐渐开始意识到品牌的作用,一致认为义乌红糖需要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们开始将自己的想法落实为具体的方案,他们期待着有一天那些隐匿在乡间的美味能走向更大的市场。

在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院长曹小其看来,与其他专业相比,电商专业具有更为显著的“市场驱动型”特征,因此专业发展必须适应产业需求。“电商学院的教育理念就是‘精准化的定位、动态化的体系、开放化的环境’,通俗地讲就是让教育有‘活性’。我们希望通过创设一个开放、自由、多元的教育情境,跨学科、跨领域地吸纳各方的优秀‘因子’,不断移植、编织、完善学生身上的‘电商基因’,而当学生通过参与农村电商服务、农特产品网络营销和品牌打造等实践活动,以及将来毕业后投身电商行业、作为专业人才被企业吸纳,那么这些充满活力的电商基因就最终融入义乌电商行业当中,由此实现对整个行业‘肌体’的提升和优化,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是为本地的电商行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曹小其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