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 真实 情境 探究 全国课改实验区特等奖的课“释放了什么气息”
□本报通讯员 贾骐帆 闻晓明
日前,在成都举行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第六届高质量课堂展示活动中,来自全国18个教改实验区的教师们分不同的组别展开竞技。宁波市北仑区岷山学校教师滕灵静和滨海国际合作学校教师袁媛,分别在小学音乐组、高中英语组一举夺得全国特等奖。“这是紧扣学科核心素养、大胆创新的高质量课堂,展示了教改的优秀成果。”该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全国18个课改实验区共同参与的这次竞技中,北仑团体总分位列全国第三。
那么,这两堂课到底有什么魅力,释放了什么样的课堂变革气息?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一开始,我运用‘门槛效应’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零负担’的环境中感受熟悉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有效地进行三声部合奏《卡农》的模仿游戏,学生乐于参与,好玩、有趣。”滕灵静说。
她参赛的课是小学三年级的合唱课《美丽的黄昏》。针对三年级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和好胜的性格特征,她结合《美丽的黄昏》轮唱教学的特点分析,通过模仿与对比、聆听与学唱、合作与创造等实践活动,关注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自然、积极地参与到歌曲学习中,体验和谐的二声部轮唱,出色地表现了美丽黄昏的意境。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合唱教学已经成为音乐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这节课充分展示了我区合唱特色教学的实践成果。”滕灵静介绍。
从精读到泛读,从翻转课堂到小组合作……高中英语课堂的形式多样,彰显着教研特色和发展方向。“英语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我所希望建立的课堂,是在真实的互动中,让学生进行语言表达,提升学习兴趣,形成跨文化意识,丰富思维方式。”在教学中,袁媛一直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在学习野生动物保护的课题时,她组织学生选取他们感兴趣的濒危野生动物进行现状分析和探究;在学习安妮日记时,她让学生通过大量搜索和阅读,复原安妮的生活境况,结合安妮日记的原文,让学生身临其境。
在这次的展示活动中,袁媛参赛的课目是“中西方美术史”。她利用技术手段构建了真实的美术馆参观情境,让艺术作品近在眼前。她从“艺术无所不在”“欣赏评判艺术”“将艺术融入生活”三个部分层层推进,用简洁的设计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引领着学生走进课堂、感受艺术、自主学习、发散思维,于无形中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播种在学生心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