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应该在“研”字上下功夫
□乐清市教育信息中心 柳恩理
研学旅行是近10年来出现的新词,延续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文精神,也与陶行知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理念一脉相承。有人称它为“行走课堂”“路上课程”。研学旅行拆除了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墙,实现校内外、课内外无缝衔接,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深度融合,给学生补上“感受生活、感受社会、感受大自然”这重要的一课。
我国古代就有“游学”的说法,孔子周游列国可以说是其始源,他在游中问学,游中入仕,游中怡情,游中传道,演绎精彩人生。先秦时期“子”级人物无一不是“游”出来的,墨子、庄子、孙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全都是著名的游士。此后,历代名家大家,司马迁、玄奘、李白、苏轼、徐霞客等,几乎都是通过周游各地,开阔视野、丰富阅历、获得真知、终有大成,他们是修学旅行前辈,也促使游学成为我国的一种优良文化传统。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研学旅行已经制度化,非常成熟。不管是在美国、日本还是欧洲各国,总能看见一些学生或驻足于纪念馆、博物馆、植物园,或游走于山林湖边,甚至是荒漠原野。如美国很多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夏令营、野外生存训练;日本每年都组织校外旅行,小学一、二年级在城市附近郊外远足,在野外搭帐篷、做饭;三、四年级组织到外地远足,住上两三天。这种远足和旅行,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理、协作能力。
自2013年以来,国务院以及教育部、国家旅游局等部门陆续出台文件支持研学旅行,特别是2016年底,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对研学旅行的意义、目标、原则、途径、组织等方面作了全面部署。
国家旅游局公布了全国首批10个“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城市,包括北京海淀区、浙江绍兴市、安徽黄山市、江西井冈山市、山东曲阜市、河南安阳市、湖北神农架区、广西桂林市、四川绵阳市、甘肃敦煌市等。绍兴鲁迅故里、三味书屋还被命名为首批“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其线路设置为“跟着课本游绍兴”“鲁迅故里读鲁迅”。今后几年,教育部还计划投入46亿元用于“校外活动保障和能力提升项目”和“研学旅行营地建设项目”,以此创新教育教学方式,让教育回归生活,回归生态,回归自然。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少学校因为缺乏系统规划和全盘考虑,对于研学旅行不上心、不认真。要么无视上级要求,以安全问题为由拒绝出行;要么以学习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外出而推托;要么缺少课程意识,把研学旅行当成普通的游玩,“只旅不学”“走马观花”,让学生回来写一篇心得体会了事。
在笔者看来,研学旅行不是过去春游和秋游的翻版,而是升级版,应该在“研”字上下功夫,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在培养实践精神和能力上下功夫。研学是目的,旅行是载体,其本质还是一门课程,是带上课程设计去旅行。如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在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中,都有小课题研究做支撑,包括拟课题、选课题、选导师、定框架、研究报告与分享、研究成果展示汇报等环节。
同样,北京世纪明德集团先后组织几十万名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活动,对每一次旅行的地点选择、线路设计、资源开发、任务确定、讲解员培训、安全手册制定等,都做了周密详尽的考虑。概括来说,在研学旅行中,学校和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制定规则、优化行程、组织管理、展示成果等。至于学生如何分组、游戏、观察、体验、合作、探究、总结等,则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进行。只有在亲身调查、访问、探索、体验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研有所思,学有所悟,旅有所感,行有所获,研学旅行也才能成为其生命中一段难忘的历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