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高教强市战略 实现高教内涵式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1-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紧接第1版)成立“名校名院名所名人”引进领导小组,大力引进高水平大学来宁波办学,尤其是设立校区或研究生院,开展研究生层次培养,巩固深化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等战略合作,全力推进浙江大学“五位一体”校区建设。推进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和省重点高职院校、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力争有1~2所高职院校进入全国高职教育“高水平院校、高水平专业”建设序列。深化宁波市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强化面向国家、省、市重大战略的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努力在培育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突出学科建设重点,支撑应用型大学的专业、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本硕博与青年教师多层次立体化培养,牢牢把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核心点,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必须找准城市发展历史方位,高教发展坐标定位,增强服务地方能力水平。宁波是浙江省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是“一体两翼”发展格局的关键节点,中央和省都明确要求宁波和杭州实现协同、错位发展,唱好“双城记”。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按照新时代宁波加快“名城名都”建设的战略部署,锚定价值定位和办学坐标,坚定主动地与宁波城市发展同频共振。要发挥高校的人才集聚优势,出台更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进行超常规、大力度、大手笔的专项投入,加快引进国内外拔尖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聚宝盆”功能,大力提升宁波的创新能力。主动服务宁波城市重大发展战略,实施国家产教协同试验区项目,助力宁波建设“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推进宁波智能制造学院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国家级重大基地和平台,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让高校的创新要素和创新成果与宁波经济结构转型相融合,积极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深化校地共建体制,进一步发挥好区县(市)政府发展高等教育的积极性,逐步实现高等教育县域办学全覆盖。

建设高等教育强市,必须坚持正确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新时代宁波高等教育的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使宁波高等教育发展与“名城名都”建设同呼吸共命运。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