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童话体”检讨书叫好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1-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梁 好

近日,一篇以转转凳为第一人称的“童话体”检讨书引发热议,作者是杭州某小学四年级女生。上周二下午,她在上郑老师的社团课时,把坐在前面一个六年级男生的凳子挪开了,害得这个准备坐下的男生一屁股坐到地上。郑老师便让她以童话形式写一份检讨书,小姑娘完成得非常棒。

检讨书一直以来是诸多教师教育学生的法宝。学生犯了错,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写出深刻检查,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而,这样的检讨书往往效果不佳,因为学生打心底里排斥这种教育形式,通常套用固定格式,一交了之,蒙混过关。

无论是批评教育,还是写检讨书,终究只是教育的手段,而非教育的目的。让学生写检讨书为的是促进学生自省,让学生正视自己的错误,激发自我改进的欲望,以寻求最好的自己。这样的教育手段只有深入人心,激活学生自省的内驱力,才能产生作用,如不然,只能适得其反。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颗糖果”的故事,对教师而言也许并不陌生:面对犯错的孩子,陶行知先生并没有严加训斥,而是通过奖励其糖果的形式,肯定其可贵的品质,并以这种信任的力量,引导孩子自我反思,形成自我教育的强大动力,因而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魏书生同样不要求学生写检讨书,而是让犯错的学生写说明书。“检讨书”与“说明书”名称虽然只有两字之差,内涵与实质却是天壤之别,检讨书面向的是结果,指向的是教师,而说明书面向的是过程,指向的是自己。

“童话体”检讨书同样基于“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生动活泼的童话形式,让学生设身处地站在转转凳的角度思考问题,通过换位思考,认识自己的错误行为对同学和公物的伤害。这样的教育不仅照顾了学生的颜面,而且更加具有教育的柔情与温暖,让学生乐意接受,坦然面对,主动改正。

写“童话体”检讨书不仅是道德教育的过程,而且意外催生了一篇出色的文章。学生在自我教育的同时,还获得了一种别样的写作素材,体验到写作的乐趣。这样的写作训练,因为有了生活经验,有了真实素材,有了情感体验,而变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这样不失温情又有效的教育方法值得借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