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28个项目获国家科技奖 高校参与项目超半数高校参与项目超半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1-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记者 陈蓓燕 毛雪逸 通讯员 程 佳 袁玲玲)在1月8日举行的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省共有28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高校参与的获奖项目为17项,超过半数。

“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项目摘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这是该奖项设立以来首次花落浙江,也是我省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首次获得该奖项。该项目由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兰娟院士领衔,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汕头大学、香港大学、复旦大学等11家单位协同完成,取得了6项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创建了新发突发传染疾病防治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技术”,成功控制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有效阻击了MERS、寨卡等传染疾病的输入传播。

据省教育厅高科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获奖情况表明,我省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日臻完善,由我省高校主持完成的项目质量较往年均有所提高。如由浙江大学与企业合作完成的“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首次实现了燃煤烟气多污染物超低排放(优于世界最严标准)。

浙江理工大学郭玉海研究员团队与浙江格尔泰斯环保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研发的“工业排放烟气用聚四氟乙烯基过滤材料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主要研究如何加工聚四氟乙烯这种微孔薄膜,并借助薄膜来提高传统袋式除尘器的过滤精度,最终实现工业排放烟气的一体化处理。近3年来,产品成功用于垃圾焚烧、燃煤电厂等高温排放烟气的治理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同时,我省高校与企业合作研制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也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崭露头角。如由浙江大学、宁波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与企业合作完成的“超高速数码喷印设备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该项目经过8年多的持续技术攻关,发明了基于众核处理器的超大流量喷印数据实时并行处理引擎等三大核心关键技术,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高速数码印花机,目前产品已出口到意大利、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200多家印花企业得到成功应用。

由浙江农林大学周国模教授领衔、浙江科技学院等单位参与完成的“竹林生态系统碳汇监测与增汇减排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研发了竹林增碳、减排、稳碳、协同四大关键技术,显著提升了竹林净碳汇能力,开发出了5项竹林碳汇项目方法学,项目技术已在浙、皖、闽、赣等竹子重点分布区大面积推广,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出巨大的减排空间。

此外,由浙江理工大学参与的“高性能纤维纸基功能材料制备共性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和由浙江海洋大学参与的“鱿鱼贮藏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