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内功 引外援 破解农村体艺师资难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1-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林静远

这几天,位于庆元县东部山区的左溪镇中心小学展出了学生设计的以元旦为主题的小海报,图文并茂的海报不仅描绘出了元旦的喜庆,更有意思的是还融入了有关元旦来历的知识。以前该校的学生只会简单地涂涂画画,创作的作品表现形式单一,但自从2016年城区小学美术教师吴南飞来校授课后,学生的美术表现形式有了明显的变化。

吴南飞是庆元县的一位“走教”教师,动画专业毕业后就踏上了山区学校“走教”之路。这学期他不仅在左溪镇小学,也在附近的江根乡中心小学授课。庆元县东部地处山区,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者增多,学生在校数逐年递减,有的班级甚至只有几名学生。按照师生配比,这些在校生很难配备到专业的体艺教师,享受优质的体艺课。庆元县教育局人事科科长胡春梅说:“‘走教’是庆元东部乡镇近年来实行的一种新型教师流动方式,目的就是在农村学校体艺教师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尽最大能力为学生开好体艺课。目前,当地包括吴南飞在内有7名体艺教师抱团在左溪镇、官塘乡和江根乡等几所山区学校轮回‘走教’。”

庆元县最大限度利用体艺教师资源,让城区教师抱团“走教”,折射的是农村学校体艺师资短缺的现状。省教育厅人事处副处长陈钦林说:“这几年,我省教师队伍存在总量紧缺的现象,其中农村体艺教师紧缺尤为明显。”面对现状,近年来教育部和省教育厅陆续出台《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极力破解这一难题。“在增加专业教师数量、挖掘自身内部潜力的同时,一方面省教育厅组织体艺教师的专项培训,另一方面还要依靠社会力量来破解这一难题,满足农村地区学生体艺学习的需求。”陈钦林指出。

“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省教育厅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和“领雁工程”,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各学科,其中包含了体育艺术。2011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了教师培训制度改革,让教师实行自主选课。开设的一万余个学科项目中,内容也涵盖了体育与艺术。省教育厅要求教师们在自主选课时,要结合学校实际需求,尽量选择服务于学校体艺教学质量提升的项目,此举深得各中小学校的肯定。

常山县芳村镇中心小学一直重视体育特色教育,一直希望校田径队的成绩能有所突破。2015年该校体育教师朱倩通过自主选课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培训,受益匪浅。她回忆,那时她刚大学毕业,缺乏训练经验。参加培训后,她将学到的科学训练方法与同事们共享,一起努力提高田径队成绩。这几年在该市运动会比赛中,该校的田径队成绩多次名列前茅。

近年来,省教育厅还根据农村体艺教师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为他们开设体教学技艺和管理方面的专题培训。如今,我省很多学校体艺教师除参加教育厅的培训外,自身也在寻找其他培训机会。

海岛学校温岭市石塘镇中心小学的舞龙社团开设已1年多了。为了让学生学习专业的舞龙技巧,学校从2016年开始派体育教师周冬冬赴外地培训。“他在大学期间,主修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经过进一步培训后,周冬冬的课堂更受学生欢迎了。有了他的指导,舞龙社团经常在当地的海洋环保公益活动和市非遗文化展示活动中赢得好评。”该校校长余军华介绍说,由于舞龙道具庞大,仅适用于高年级学生,周冬冬还根据学到的知识来改良道具,让它们变得轻巧,使中低年级的学生也能参与学习训练。

这几年,随着我省课程改革的推进,体艺拓展性课程不断增多,很多学校感到,要让学生学到当地特色的文化体育技艺,仅靠学校专业教师的力量显得捉襟见肘,因此他们积极寻求对外合作,在政府、社区和企业等多方支持下,共同破解专业教师资源不足的难题。

以宁波市镇海区澥浦初级中学为例,狗年的刻纸、毛线做的海洋动物、富有民俗特色的农民画……该校立足澥浦镇地域特征的刻纸、手工编织、刺绣等拓展性课程有了校外教师的鼎力相助,学生制作的作品质量有了显著提升。3年前,该校通过镇政府和社区,聘请了民间老艺人和有艺术特长的退休教工为学生传授技艺。眼下,澥浦镇正在打造民俗特色小镇,这些校外教师抓住这一时机,带领学生从中挖掘更多富有民俗特色的元素,并把它们融入编织、刻纸、刺绣等活动中。

寻求“外援”对学校来说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这一点义乌市廿三里第二小学校长李国军感同身受。学校早在7年前就与当地的文化馆携手合作,聘请文化馆的专业教师为学生传授婺剧表演技艺。文化馆还专门为学校打造了婺剧展厅,配置了婺剧表演器材,带领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如今婺剧早已在全校普及,也成了学校的艺术特色。”李国军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