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朗读水平的几点建议
□绍兴市上虞区实验小学 朱君英
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朗读是一种负载丰富思想感情的口语表达艺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朗读一篇课文,体味文章的精义妙理,体味作者的神思妙笔。
一、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年以来,朗读在语文的教与学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弱化现象,教师在课堂上过多地注重讲解分析,而齐读、个人读、分角色读、小组读被忽视或减少,学生读课文时,破词、破句现象时有发生,往往课文学习已经结束,而学生读课文却还结结巴巴。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1.试题的局限。语文考试一般是笔试,对学生的实际朗读水平难以评估,即使有所反映也只能对停顿、重音等问题进行机械地解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就忽视了朗读教学,学生忙着做大量习题,实际的朗读训练大大减少。
2.方言的影响。家住方言区的学生,因为讲不好普通话,不爱讲,于是羞于开口;越是不开口,就越讲不好;越讲不好,就越不愿讲,形成恶性循环。而教师也认为改变这一事实的“工程”浩大,对此不了了之。
3.观念的错误。许多学生认为,学语文就是会写字,读准字音,理解词意,掌握文学常识,听教师讲解语文知识等,一切从教师那儿去取,而忽视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愿从朗读入手,在朗读中掌握语文知识,去感受文学氛围,提高文学修养,陶冶自己的性情。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要求和任务
目前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朗读教学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
学生应较准确地掌握标准读音和朗读要领,流畅而正确地读出陈述、祈使、疑问、感叹等各种句式的不同语气。对基本的朗读技巧,如重音、停顿、速度、语调等都要力求准确,注意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拖腔。
要正确地划分音组,掌握好停顿的位置和停顿时间的长短,特别要注意读好中间没有标点的长句子。要正确地掌握文章中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表达出爱憎分明的感情来。
评价学生的朗读,不仅要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在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在具体进行朗读指导时,可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有所侧重。
三、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几点建议
怎样进行朗读指导,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呢?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试着以朗读的三种形式为突破口,提升学生欣赏美、感悟美、体验美的能力。
1.示范导读,熏陶学生欣赏美的情感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在带领学生赏析课文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为学生提供准确清晰、洪亮流畅、饱含感情的示范朗读,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感,避免读错字读错句,还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并激发情感共鸣,寻找蕴涵文中的文字美、语言美、情感美的兴趣。
教师的范读应该不止一次地进行,每读一次,都要先提出具体要求,读后都要给学生以新的收获、新的感受。
范读可以在讲解分析前进行,使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有个粗略的印象,从而为感知课文创造条件;范读也可以在分析讲解中进行,与讲析互为补充,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范读还可以在分析讲解后进行,帮助学生将具体形象连缀起来,进一步感受作品的思想感情。
比如郑振铎的《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中心句“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反复出现了三次。刚开始,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范读,读出第一处的惜别之情、第二处对祖国壮丽山河的依恋之情,以及第三处的豪情满怀,情感一层比一层深入,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受到感染。
恰到好处、声情并茂的范读,最能把课文所表达的强烈感情直接传递给学生,它的直接性、示范性、感染性是其他形式的训练所不可比拟的,往往比单纯的讲解更细致入微,更感人至深。
2.品味自读,激活学生感悟美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本中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语言本身有许多生动活泼的语气、停顿和节奏,有着不同的句式和格调,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有时不可言传,而通过朗读,就可以使人心领神会,获得极大的美感享受和满足。
在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反复地诵读,成为朗读的主体,感受真切鲜活的形象,产生情感的共鸣,进而达到形象和情感融为一体。正所谓“文贵自得”“读中有悟”。
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中有一段对于春光的描写:“……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春光,竟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发挥出来了。”
我把让学生感悟这段话放到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联系上文的“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和下文的“花也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等句,反复品味自读,每读一遍,学生对这处描写都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情境衬读,触发学生体验美的想象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能够配合朗读的技术手段越来越丰富。创设特定的情境,渲染特定的背景,配上特定的画面,不仅可以更好地烘托朗读的效果,还可以牵动学生的情感积累,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
教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时,我选取了乐曲《二泉映月》片段和广东轻音乐《百鸟朝凤》配合学生的朗读。许多学生读后说,他们好像身临其境、感到兴味盎然。
再如《鸟的天堂》中的第十二、十三小节,如何让学生感受到鸟儿数量之多、鸣声之欢、色彩之斑斓、姿态之美妙,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我采用了“音乐感染、激发想象、引导体会”的方法,先不急于给学生分析课文,而是先让他们带着“听到了什么?这种场面怎么样?”的问题听一段笛子独奏曲《荫中鸟》。那清脆婉转、忽高忽低、忽缓忽急的笛声把各种鸟儿的鸣叫声模仿得惟妙惟肖,学生立刻被吸引住了。
听完音乐马上让学生谈感受,学生很容易就把鸟儿数量多、场面十分热闹的特点说出来了,再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鸟儿多而欢”就容易多了。并且因为学生已随着乐声进入了情境,他们的感受也就是作者当时的感受,所以在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思想感情时,只需问学生们“刚才听音乐时,你的心情怎样?”或“你觉得这情景怎样?”即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