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面到立体:语文小班化教学的学习环境建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1-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

何慧玲

现代教育更强调人的充分发展,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强调因材施教与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在这种因人之性、适人之性与成人之性的适切教育观念推动下,以缩小班级规模为契机,从师生关系、学习时空、教学方式、课程设置、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的小班化教学,备受关注和推崇。

在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中,如何优化学习时空,使空间和信息多维,学习呈现多样性、独特性和个性化?笔者认为,要着力建构从平面到立体的学习环境。

一、由无构走向结构的时间设计

打破传统学习时间的结构,重组单位学习时间。语文小班化的课堂学习时间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设定。学习时间不一定是常规的35分钟或40分钟,而是根据真实学习的需要重新架设。

长课与短课相结合。我们将超过35分钟或40分钟的课称为长课,比如有1小时的长课,也有半天甚至一天的大长课;不足35分钟的课称作短课,一般为20分钟左右。在语文主题学习或综合性学习中,学生需要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在体验式学习中多元理解知识,这类学习适合安排长课。经典诵读或自主学习适合安排短课。长课短课相结合,学生学习的时间变得灵活、可变。

碎片化向块状化转变。课时的长短可以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决定,以此满足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需求。相同主题内容的学习可以用相对连贯的时间学习,防止学习中断和碎片化,增强学生的学习节奏感,有效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合理、科学地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对教学时间进行结构性改革,使单一静态时间转变为动态时间,学习呈现多样性、独特性和个性化。

二、由一维走向多维的空间整合

拓展学习空间,使学习空间走向多维。语文小班化教学的学习空间呈现开放性,教室里的所有空间都是学生发布学习信息、研究学习成果的地方,教室外的相关场所也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进行利用。

教室内的多维空间。在教室前、后、左、右四面墙壁放置黑(白)板,供学习者及时发布信息,呈现学习成果,实现交流互动。笔者将这样的几面黑(白)板称为多面信息墙。有了多面信息墙,每一位学生或每一个合作小组都拥有了和教师一样的信息发布权。信息的发布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多向的,而且信息的发布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是“零距离”的,师生是平等的,学习的时空是开放的。

教室外的学习广场。教师还可以更大胆更开放地设计学习的空间,不仅可以将教室外的墙壁、天花板和地面作为信息和学习成果的发布区域,也可以根据需要创设文本情境,使教室外的空间成为新的学习广场,使学习的空间更个性化。多种学习方式在多样的学习空间里并存,学习成果的呈现更为多样化。

三、由单边走向多边的信息交互

多边的信息交互,可以提升思维。脑神经专家研究表明,学习的环境和情绪会改变大脑的功能,丰富的学习环境、良好的情绪反应,配之正确的学习方法,会扩宽神经纤维的分布,更有利于进行高阶思维。

交流的主体多元,促进主动参与。学生在与文本对话后,可以利用多面信息墙将自己的理解及时张贴,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小组合作学习后,各个小组也可以将小组交流的情况张贴在多面信息墙上。汇报时,全体小组成员共同站在信息墙前,由代表作主要发言,其他组员及时补充,促使组内主动参与。全班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如有不同意见可及时指出,促使全班同学人人参与。针对各小组的汇报,教师适时作出引导或点拨,促使师生积极对话。多面信息墙的设置,使得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积极互动。

交流的方式多样,推进积极合作。学生在多面信息墙上自主留旁注、组内轮流说、汇报集体说、全班补充说、教师修正说……多样的交流方式,让合作变得更加积极。无论是多面信息墙还是合作任务单,都指向合作学习的核心要素:互相信赖、参与、互动、公平,其目的都是使合作学习真正在课堂发生,并形成常态,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真实教学。

交流的时空多维,引导思维提升。人脑是一种社会化的器官,人独处时的思维远没有处于团体中来得活跃。合作学习满足人脑的交往需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维积极碰撞,大脑处于一种积极的活动状态。教室内设置多面信息墙,教室外建立学习广场,信息交流无处不在,学习无时不在。这些有利资源的建立,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个人的智慧和能力, 生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启发,使思维能力不断提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