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高校既是新思潮、新技术的肇始之地,也是孕育创新梦想的创业摇篮,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成都大学深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多年,以培养创意、创新、创业“三创”融合型“双创”人才为核心,以产业导向下的创新创业课程群建设为重点,科学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新路径。
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科学的顶层设计。高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协同并进,能够使中华文明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成都大学扎实做好顶层设计,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夯实基础。
及时出台《成都大学“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深度对接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专门打造国家众创空间“CC空间”创业服务平台,结合学科发展特色,全面推进成都市青年文创基地建设,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平台。聚焦“双创”教育资源,统筹校内外各级各类资源,凸显“1+1>2”的资源叠加效应,形成机构、制度、管理、平台、资源和人才培养一体化的运行机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多助力。科学设计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体系,使考核体现在目标考核、资源分配、教师职称晋升、人才选拔及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学分置换等众多方面。邀请“中国创意产业理论之父”、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会长到校举办“走向原创 新时代我国创意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专题讲座,分析当今文化所具有的“小、微、新、特、融”等特点,以及各文化产业所呈现出的状态,勉励学生积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艺术,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助力国粹走向世界,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路。
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理论教学的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创新创业精神,对青年大学生既是鼓舞,也是实践指南。成都大学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科学优化课程体系设计,扎实开展教育教学,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确保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打牢基础。
坚守创新创业教育初心,科学实施“思创融合”“专创融合”“产创融合”“科创融合”创新创业专项建设,构建多元协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采用“基础课教师+专业导师”联合授课方式,基础课教师负责全部课程模块讲解,专业课教师负责具体案例教学,充分发挥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优势互补,打造课程亮点。推出“非遗产品设计与创新创业”等众多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创业课程,让学生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开拓学生的创新创业视野。学校团队将蜀锦工艺与奖牌绶带相结合,将蜀锦应用到国际赛事中,团队开发的绶带元素文创产品已经成为热卖产品,实现了非遗传承和创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多元的实践活动。成都大学聚合资源、协同发展,扎实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活动,在实践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创业的有效融合。
启动“创赛一体”工作,将大创项目与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双创”竞赛项目相结合,举办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首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之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双选会”,为师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引导学生加入教师创新创业团队,让合适的项目找到合适的人,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项目,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提升学生就业创业核心竞争力,掌握人生成长成才的“金钥匙”。承办“创业天府 菁蓉汇·成都大学”青年文创专场,引导学生从文化切入,将众多日常存在于成都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等殿堂里的美好事物带来的灵感启发,通过自身思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创新创业项目,创造出更加美丽的事物走进人们的生活。
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产教融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丰富的创新创业资源。学校遵循创新机制、强化内涵建设的原则,着力汇聚资源、提升协同创新能力,通过政校企通力合作,打造“多向赋能”创新创业绿色通道,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良好生态。
启动“在蓉地方高校青年文创联盟”,引导更多青年大学生投身文创产业,共同为成都文创产业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贡献青年力量。合作构建“高校产业人才培育—科创项目孵化—产业功能区—科创基金”全链条创新生态系统。以“四链”融合为契机,校地企三方实现优势互补,助力青年人才释放更多创新创造能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按下加速键。与多家行政企事业单位签订校地合作协议,携手打通人才需求端、供给端通道,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在人才输送、资源共享、技术成果落地等方面保持密切合作,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创业项目的落地,也给予了人才更多的发展机会。
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依赖优秀专业的教师团队。学校着力打造一支分工合理、分配科学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以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
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案例分析示范教学,要求基础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双创”学习框架,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该门课程。专业导师要梳理路演逻辑,带着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建立自己的路演模型。定期举办课程建设专题研讨会,不断提升创新创业课程质量,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面向学校及社会各界遴选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建设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参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开展创新创业讲座、调研活动等。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的博士教学科研管理人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多措并举,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人才支撑。
(熊姝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