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高职院校应有更大作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3-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朱小峰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

乡村振兴,是国家的一项重大工程,是全民都有义务参与的事业,必须要汇聚全社会力量。服务社会是高校的重要功能之一,主动融入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广阔市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文化和人才支撑,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因此,高校应自觉肩负起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崇高使命,为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作为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的高等教育机构,高职院校具有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天然优势,在乡村振兴方面,应有更大作为。首先,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由中专和技校升格而成,对于培养服务农村和农业发展所需要的相关人才,以及与农村基层建立协同发展关系,有着丰富的经验。其次,以培养一线技术类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方面,相对于以学术研究为主的本科院校来说,更为灵活、更有层次匹配性,可以及时地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需求,迅速作出专业调整。再次,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中,来自乡村的学生比例普遍高于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直接推动作用更为明显。

高职院校要想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还必须有合适的载体和有效的抓手,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更合适的人才。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对农民开放办学,在上级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学校可以将与新农村建设关系最为紧密的专业,比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等,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为前来学习的农民传授一些他们感兴趣、实用价值丰富和易于接受的专业知识,并依托学校实训教学的优势,及时为他们提供实践平台,巩固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学校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增加服务乡村发展的相关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

高职院校还可以利用教学人员学术研究任务相对较少、社会实践能力较强的特点,通过包容性的政策引导,鼓励教师投身乡村建设,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或者开展农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弱势群体关爱等方面的指导咨询服务。学校也可以通过职称评审和福利待遇等杠杆,建立高职教师定期服务乡村职教的长效机制,并为乡村职教学校定期开展师资培训。

同时,因为高职院校的农村生源较多,对于农村的情况更为熟悉,学校可以多利用这个优势,开展精准化“三下乡”服务,组织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有组织的、规模化的团队方式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大力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