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专业”,让特殊学生绽放光彩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3-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通讯员 沈爱君

新学期伊始,嘉兴市特殊教育学校美术教师曹永明带着班上的特殊学生们走进了梵·高作品《星空》的临摹课堂。他告诉孩子,要善于使用强烈对比的色调,扭曲变化的造型和线条来表现自己眼中的世界。得到了专业的指导,学生们自信满满,作品也越来越有梵·高“范”了。

不久前,这所学校还在嘉兴市图书馆开展了以“绽放”为主题的技能展示活动。师生技能作品展览分为工艺篇、西画篇、中国画篇、装饰画篇。工艺篇展区内一个个淳朴可爱的笔筒、卡通人物,都是听障孩子完成的作品。中国画篇展区内,启音部初中年级的学生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让观众徜徉在花鸟、山水之间;展区的东北角展出了不少儿童画,都是启智部学生的作品。

嘉兴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时美龄说,学生的这些作品有的很简单,甚至还非常稚嫩,技法不够纯熟,但都是他们在教师耐心的引导下完成的,学校希望通过这样的展示活动,让社会看到孩子们的潜能,看到孩子们自强、阳光、率真的一面。她更希望在推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工程中,特殊教育学校能在全体教师“爱+专业”的努力下,使学生以一切可能的形式去实现他们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聋生的教育上,学校主要侧重培养他们文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一些艺术特长技能的培训。手语、口语、书面语是聋生3种主要的表达形式,其中书面语最明了也最容易被大家接受。可是,聋生的书面语往往问题重重。教师朱丹进行了加强初高中聋生书面语表达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她列举了一些聋生在书面语中常见的错误。比如,妈妈很多给我洗脚,其实是妈妈常常给我洗脚。”她说,针对这些情况,朱丹首先要求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手语习惯,在打手语时一定要将每个字每个词严格按照书面语表达顺序打出来,同时必须表现完整的句子。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们的手语句子完整了,书面语的句子中语病也少了。她还加强了学生的背诵默写训练,通过让学生仿写句子、段落、篇章来提升表达能力,同时积累准确而丰富的词句。为了进一步提升聋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她又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和校外的正常人群用书面语交流,并且鼓励学生用手机短信、QQ、微信进行交流。

打实了文化基础知识,为了培养聋生的一技之长,嘉兴特殊学校的教师又开设了大量的艺术课程。虽然国家不提供统一的美术教材,但是学校的美术教研组团队依据学生现有基础,从大量的教学资源中搜寻适合学生学习的素材,根据课程体系编制教学大纲。

据了解,早在2009年该校就成了陶艺特色学校。随后几年,他们搭建了全方位的陶艺课程体系,编写的《陶艺》校本教材,获省首届特殊教育精品校本课程。现在学校每周每班安排2课时的陶艺教学,并对不同年级学生提出不同要求。比如四、五年级的聋生,主要是让他们尝试和体验陶艺的简单制作方法,激发他们对陶艺的兴趣。六、七年级的引导他们制作各种陶艺造型;八、九年级的给他们留出充分创造和展示个性的空间,让他们学习捏塑、拉坯、上釉等技法。

教师许琴丽说:“陶艺上的图案设计不仅选材来自学生喜爱的卡通,平时我们也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类和社会调查,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发现素材,及时动手临摹或创作。”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他们懂得欣赏美、善于创造美,学校又将十字绣、串珠、园艺等补充到学校艺术课程体系中。

嘉兴市是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针对智障学生群体,嘉兴市特殊教育学校承担了“医教结合”项目实验改革。学校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开设了言语矫治、动作康复等补偿性课程,并将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医学康复等相关专业的知识融入课程。除了让学生固定时间参加班级授课,学校还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弹性安排多种形式个别训练,并在教师和治疗师的指导下由家长实施“家庭干预与康复”。在解决自闭症学生的问题上,学校邀请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的专家,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几年下来,医教结合改革项目顺利推进,确保了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针对性的教育与康复服务。

教师唐伟强则从满足智障学生的个别化需求方面进行了相关教学策略研究。他和同事成立的课题组对10名学生进行了调研,发现这些学生获取信息迟缓。教师们针对这一特点,对教室进行了结构化布置:学生从早上到校、一日功课表、放学回家等都有图文结合的提示,并且根据单元主题到附近的电子社区参与活动,通过学校和社区的互动实现学生的个体发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