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薪涨了背后的教育助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3-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邵焕荣

“相比去年进入同一家公司的学长、学姐,我的起薪增加了1000元,身边很多同学的待遇也都比往届提高了不少。”近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大四学生黄锋告诉记者。

对此,杭电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周星星表示,近年来,该校的本科毕业生月收入正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2014届、2015届和2016届本科毕业生在离校一年后的月薪分别是4538.25元、5120.75元和5553.85元,收入增长明显”。

实际上,高校毕业生起薪逐年增长在全省早已成为常态。据省教育评估院今年1月发布的《2016届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报告》显示:2016届受雇工作毕业生毕业一年后的平均收入为4276元,高出2015届(3929元)347元,同比增幅为8.83%。其中,本科院校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4497元,高出2015届(4146元)351元;高职院校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4019元,高出2015届(3675元)344元。而这些工资增幅均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为毕业生收入水平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谈到“增收”的原因,省教育评估院院长施建祥分析道,“当然,最直接的原因还是我省人才质量的提升,只有学生们的‘硬实力’强了,企业才会更需要,薪酬自然就高了。”他告诉记者,随着我省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正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而这在高职院校中尤为明显。

赖黄炜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电机与电气专业。“这是个纯技术活儿,要用实力说话,未来我的待遇高不高,就取决于我的专业技术能力够不够强。”3年时间里,赖黄炜用两年就考出了高级电工证和高压特种操作证,并在全院专业技能大赛上获得了二等奖。同时,他还担任学校家电维修社的社长,并将社团发展为省精品社团,而他自己也被评为校园“社团之星”……一系列的成绩给了赖黄炜足够的底气,在这个招聘季,他如愿以偿地进了中车集团,薪酬也比其他人高不少。

该院另一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杨开勇,大二暑假时通过学校的校企合作项目进入温都金服实习。“当时我负责带一个团队,做理财产品,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就创造了10万元的业绩。”杨开勇告诉记者,通过这次实习,他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更增强了职场适应力,“这自然也为我在今年的求职过程中多了一个‘加分项’”。

毕业生备受用人单位青睐,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上“打提前量”息息相关。该院招生就业处处长苏跃飞说:“我们一直坚持‘温州有什么支柱产业,就开设什么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也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同时通过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们提前进入企业实习,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周星星看来,创业是就业的一种形式,因此杭电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创业以实现就业,并为创业学生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黄锋就曾经是杭电创业大军中的一分子,大学期间,他在该校大学生创业园开了一家手机数码店,从事销售和维修业务,每个月的平均收入在1万元左右。尽管黄锋的创业之路没能走下去,但这段创业经历却让他的各项能力得到了锤炼,顺利进入华为,为自己的职场生涯开了一个好头。

“总的来说,全省高校毕业生的收入水平确实在逐年增长,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位毕业生都会‘增收’。事实上,只有那些专业技术过硬、工作经验丰富并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学生才是企业热衷的对象。”施建祥说,对高校来说,既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又要注重社会实践,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就业观,让每名学生都有一个清晰的自我规划。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