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理解意义
□江山市城南小学 翁水明
在一次教研课上,教师上《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有两种基本的解题思路。比如,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之后体积为50立方厘米,增加了百分之几?第一种解法是(50-45)÷45≈11.1%;第二种解法是50÷45-1≈11.1%。
学生得出第一种解法之后,教师问:“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45÷5=9份,50÷5=10份,(10-9)÷9≈11.1%.”师生共同分析之后,发现这与第一种解法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把相差量÷“1”。
教师从复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百分之几”开始,抓牢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百分之几用除法计算,即一个量÷另一个量;然后教学“求一个数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就是把相差量÷“1”的量。这样的教学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从后续的练习可以看出,学生解题的正确率非常高。
高效的教学让教师很满足,但同时也感叹学生的“迟钝”,因为第二种思路“50÷45-1≈11.1%”全班没有一个学生能够想出来。
殊不知,学生的“迟钝”是教师的教学引起的,学生学会的只是简单的模仿。你看,学生能够想到的只是这条思路变化,不会从其他角度去思考问题,不理解这类题的真正含义。
教过这一数学知识的教师都有这样的常识,过一段时间,把“甲数是5,乙数是3,甲数比乙数多多少”和“甲数是5,乙数是3,甲数比乙数多百分之几”放在一起时让学生解答时,学生常常混淆不清,错误率骤升,可见教学这类题的意义理解是这堂课的教学难点。
“一个数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本质是什么?笔者认为,本质是“百分之几”。抓牢这个本质,想到“先求相差量,然后把相差量转化成分率”和“先把比较量用分率来表示,再用分率相减”这两种常规思路就不难了。
教师光教“怎么想”,而忘记教“为什么这样想”。表面上,看学生掌握了解题技巧,获得了高正确率,实际上,换一个情境,学生什么也不会。
解题方法是“术”,意义理解是“道”。没有“术”,学生找不到解题的抓手,解题时会无从下手;没有“道”,学生解题方法不活,甚至连常规方法运用也是死记硬背的,常常会张冠李戴。学生解题思路狭窄就是因为我们的教学中只强调“术”,而少了“道”的指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