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霞:传播“和教育”,百年老校焕生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3-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通讯员 陈嫣然

阳春三月,暖意融融,宁波四眼碶小学的和煦志愿者教师团队又开启了每周一次的“传奇课堂”。他们走进宁波市鄞州区高桥镇成才学校,为那里的学生量身定制了“妙趣思维”主题教学,将数学和科学整合在一起。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那里的学生爱上科学,爱上数学,爱上思考。

和煦志愿者,是四眼碶小学传播“和教育”精神的重要载体,而在此背后,正是校长刘光霞对于“和教育”理念坚持不懈的推动。她是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同时拥有省教改实验先锋校长、教科研先进个人等多个荣誉。

2000年,刘光霞来到四眼碶小学。这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底蕴深厚、师资力量强大,如何让学校始终焕发青春活力?站在新的起点与高度,刘光霞开始思索。

她形容这所小学就像一本厚厚的书,需要用整个心去读懂它、感受它。她开始尝试着用“和教育”思想来滋养这所老学校。“和衷共济、和而不同、和合包容”,刘光霞用12个字概括了她的愿景:“和衷共济”用来概括师生关系,“和而不同”用以指代树人目标,“和合包容”则是形容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调育人。

为什么钟情并推崇“和教育”?“其实中国古代哲学中很早就有了‘和’的思想。”刘光霞说,无论是在前人办学思想的解读中,还是在当今办学思想的凝练中,都能感觉到其与“和”的渊源,“从办学初期‘培养人的健全人格’,到后来讲求‘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学校的教育前辈们把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己任,力求达到以‘和’为核心的和谐教育目标。”

刘光霞认为,能为学生树立理想和信念、能创造舞台和空间给学生实践的学校才是最适合学生发展和成长的学校。

2003年,四眼碶小学重建校舍,刘光霞便将“和教育”文化有机融入新校园的角角落落。走进大门,迎门石上偌大的“和”字遒劲郁勃;橙色的艺术长廊里,名家名作浓浓的艺术氛围让人流连忘返;绿色的读书长廊里,墙壁上的旋转木质书架摆满了各种图书;还有蓝色的科学长廊,摆放着鸟类、爬行类、两栖类等各种动物标本;“信文行拓”“海纳百川”等“和教育”式箴言在校园内也是随处可见。

2011年,学校扩大为两个校区——老校区新河校区和新校区樱花校区。刘光霞提出了“两翼并进,错位发展”的理念,将樱花校区打造为以“能说会道”为特色的“故事校园”。6年间,从环境打造到“和故事”课程构建,再到故事活动的全面开展,培养学生“有梦想、善表达、重实践、会创造”的目标也逐步落地。和乐教学、和美德育、和本教研、和趣社团,学校力图在每个细节上为师生营造幸福感。学生的喜欢度、家长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学校邀请家长进课堂,鼓励每个班开设家长助教课程,每学期定期邀请在各个领域有特长的家长来校和学生交流互动。而在每年举行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家长可以进入课堂,和孩子一起听课,观察孩子的在校情况。“学校的校容校貌、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等,都毫无保留地展示给家长。”刘光霞说,这样开放式的教育教学模式,架起了家校之间坚实的沟通桥梁。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