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一批优质乡村校正当时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开始将孩子送往城里读书。为了方便孩子上学,有经济条件的家庭在县城买房,一些家长还专职陪读。举家迁入教育条件更好的地区,成为农村教育的新动向。
其实教育移民不是新现象,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存在。典型的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高考移民”,新世纪以来的留学生低龄化,以及普遍存在的受教育人口向大城市梯度流动等。人们为了能够享受到相对优质的教育,一直在寻找迁徙的途径。只要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无论它是国际、地域间,还是城乡间,人们都会想尽办法朝对己有利的地方迁徙。农村教育移民潮受到人们的关注,不仅因为它是规模较大的社会人口流动,而且与农民的社会阶层特点有关。
教育移民潮中的家庭,不少是此前因婚恋需要已在城里置业。由于子女受教育问题具有明确的标志性意义,时间上的限制性特征促使它在举家搬迁的时机选择上,拥有毋庸置疑的正当性。所以,与其说是农村教育移民潮,不如说是下一代的教育问题,充当了城镇化那“临门一脚”。
新时代的农村教育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集中体现在乡村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高。尽管近些年来优先增加乡村教育的资源投入,但是乡村的衰落和萎缩正在失去对学校的支撑。生源流失和减少,乡村小规模学校数量增多,学校布局调整的压力一直存在,这是“后三农”时代的农村教育问题的新特点。受农地改革和农产品收益下降的影响,农村人口对产业的依存度在降低,宅基地确权以及土地流转政策为农民离开世代居住的村庄放开了羁绊。作为公共服务的农村义务教育,一方面在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下不断改善着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另一方面村民宁愿接受进城后子女教育环境不佳(学位少、大班额)的现实和结果(发展指数低),也不愿意继续在农村上学。这是新时代农村教育的新矛盾之一。
面对新问题,我们可以从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得到一些指导和启发。集中力量办好一批优质乡村学校,应当是目前农村教育的政策选项。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而乡村学校是农村教育的重要依托和关键节点。应对“农村教育移民潮”中的教育诉求,除了快速增加城市教育资源、消除大班额外,应使仍然留在乡村的人口可以公平接受有质量的教育。乡村学校数量庞大,所处环境和发展条件各异,全部办好难以实现。我们应该围绕优质乡村学校建设,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优化社会支持系统,提升乡村教育治理水平,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社会文化复兴、社会公共服务配套等相融合的教育生态。
作者:李醒东
《光明日报》2018年3月28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