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架设古诗学习的桥梁
■作者亲笔信
古诗的语言是优美的,也是跳跃的。诗歌中的空白,成年人可以依靠语言的积淀、知识的积累、生命的经历进行补充,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难以跨越的鸿沟。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读古诗?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在反复诵读里感受音韵
诗来自远古年代的火堆边、田埂旁、旷野里和山水间的歌唱。古诗中的韵,像是音乐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音,把分散的声音贯穿起来,组成一个整体。所以,诗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师可以大声诵读或者低声涵泳,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诗歌的韵律,让诗的音乐自然流淌出来。
诗人在写诗的时候,常常会根据自己的情感来选择相应的韵,所以在反复的诵读里,诗的门扉将慢慢开启。如《春晓》的第一句、第二句、第四句诗的最后一个字分别是“晓”“鸟”“少”,三个字的韵母都是“ao”。这三个押韵的字,都是第三声。发第三声的时候,我们的声音是先下去再上来,声音会特别婉转、柔和。婉转的声音里,传达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对鸟儿叫声的沉醉,对朵朵花儿的珍惜。
在诗意疏通里消弭距离
古诗的语言和今天的小学生是有距离的,诗意的疏通有助于消弭距离感。今天很少用到的字要讲,如“草满池塘水满陂”的“陂”,“蓬头稚子学垂纶”的“垂纶”;和现在的意思完全不一样的要讲,如“九州生气恃风雷”的“生气”,“却看妻子愁何在”的“妻子”;和神话传说有关的要讲,如“又疑瑶台镜”的“瑶台”是什么地方,“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北朝民歌,教师需要做哪些疏通?
学生需要了解南北朝民歌。南朝,是指宋、齐、梁、陈四朝,它们都在中国南方建立国家,都城都在建康(现在的南京)。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朝,它们建国在中国北方。南北朝的民歌,最开始都来自天地间耕种的农夫,后来经过文人润色再加上管弦伴奏,成为乐府民歌流传下来。南朝民歌和北朝民歌的味道完全不同,南朝民歌是温柔细腻的浪漫歌曲,北朝民歌是豪放的边塞牧歌。
《敕勒歌》是北朝民歌中很著名的一首诗。“敕勒”是一个种族的名称,大概是属于比较大的种族下的一个小部落的名称。从这首民歌来看,敕勒川的大平原在阴山脚下。穹庐,就是蒙古包。这首民歌从视觉的印象来着眼,将所看到的景象描绘下来——北方的苍凉开阔,像图画一样呈现。敕勒川的大平原啊,在阴山脚下。天空好像是蒙古包啊,笼盖住了四面八方。天空辽阔,原野茫茫。风吹来,草低伏啊,草丛中的牛和羊,时隐又时现。
在生命故事里获得启迪
可以给学生讲讲诗人的故事,让诗回到诗人的生命脉络中,就像看到一片树叶在一棵树上的位置一样,给学生更好的生命启迪。学生会知道《马诗》的背后,有李贺满腹才华无法施展的凄苦,但在27年短暂的生命旅程中,李贺也唱出了属于自己的嘹亮声音:“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被贬谪的苏轼即便在逆境中也坚信,雨再狂暴,也终将被风吹散:“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贬谪中的刘禹锡则写下了“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充满豁达与豪放。
诗句中所有的生命感悟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有情境、有血肉的现实。让学生在古诗里,感受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王维“坐看云起时”的沉静,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慈悲。
在历史讲述里涌发思考
“门泊东吴万里船”,是因为安史之乱已经平息,船只才能畅行万里;“四海无闲田”,为什么农夫还会饿死?李绅用诗歌对现实进行了怎样的批评?和学生一起走进中唐的历史,了解沉重负担之下,农夫、蚕妇、卖炭老人的真实生活。在更开阔的历史背景下,学生将涌发出自己的思考,与诗展开对话。
架设学生通往古诗的桥梁,是试图找寻诗歌与学生的关联,去看看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感受美、储存美。当教师对学生有越多的体察,就越能找到更多连接古诗与学生的桥梁,用更具图景化的方式给学生讲古诗。
2020年的春天,我开始了《明月来相照:古诗原来可以这样学》的写作。以适合小学生的方式,来讲小学课本里的103首古诗。我还讲了古诗里174个汉字的演变过程,带学生回到造字者最初的生活环境,用天真、开阔的眼睛看世界,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表现事物最突出的特点。
当人工智能呼啸而来,澎湃的情感,诗意的心灵,开阔的想象力,愈加珍贵。而这些,一直就在我们古老的诗歌里,等待着我们去唤醒、去发现。期待孩子们的生命里,有古诗这轮明月相照,喜悦、宁静,充满爱。
(作者系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大同小学校长、正高级教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