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猫”事件不能以“小”视之
近日,某大学生因“虐猫”被开除学籍引发关注。
猫狗虽小,但也是一条鲜活的生命。与普通牲畜不同,猫狗并非大众化食物,况且虐待小动物的人多是以“虐”为乐、用“虐”谋财,而受虐动物则要承受无法忍受的痛苦,这是对弱小生命的蔑视。与因忽视或者不当照顾而导致伤害动物的“被动虐待”行为不同,“虐猫”事件中的施虐者,往往主观上具有蓄意、恶意。用残忍手段虐杀小猫,还把虐猫视频传播到网络,并对规劝、批评者恶语相向,扬言要继续虐杀,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施虐行为会导致周围同学感到紧张、恐惧,散布虐猫视频会传播残忍、暴力情绪,给公众造成精神伤害。虐待动物叠加利用网络传播不当视频、发表不当言论,“虐猫”事件也就不再是一件小事了。
社会上发生的虐待小动物事件背后往往隐藏着一条黑色利益链,个别短视频作者为了吸粉引流,故意引诱他人制作、传播虐猫视频,以博取网络流量。针对这一黑产,要坚决打击。同时,“虐猫”事件背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问题同样需要关注。
一是要培养大学生关爱动物、尊重弱小生命的人文情怀。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物种共同维系着生态系统平衡。猫、狗等一些能够驯养并与人类共同生活的动物,能充当盲人、小孩、孤独老人乃至正常成年人的生活伴侣,满足人类的情感需求。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关爱动物也是保护人类自己。高校可以开设关爱动物课程、开展关爱动物的主题教育,宣传尊重生态规律的重要意义,培育大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
二是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学时期是学生人格快速发育、趋向成熟的重要阶段,也是极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阶段。个别学生在学业、生活、情感等方面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积累后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会有迷茫、狂躁、自甘堕落的情况,甚至有通过虐杀小动物发泄情绪的倾向。对此,高校要从多方面入手纾解大学生心理压力,比如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评测系统、专业化的心理辅导和矫正机制等,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是要引导大学生健康文明上网,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大学生是网络的深度用户,尤其是微信、B站、抖音等社交类媒体已经深度介入大学生日常生活。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些虚假、不良的信息也会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消极影响,个别学生还可能利用网络做出一些违法或违背公德的行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法律法规,遵守网络道德,传播积极向上的信息内容,共同维护网络文明。
(作者系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