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教师成为吃“青春饭”一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4-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朱华贤

本地某校新招了三名刚从师范院校出来的毕业生。为了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校方给他们一一结对了教学师傅。新教师们原以为这师傅都应该是有些年纪的,见面后发觉,师傅们才三十出头,比自己大不了多少。可学校里四五十岁的老教师多的是,俗话说“姜是老的辣”,为什么不让这些四五十岁的教师做自己的领路人呢?后来他们了解到,如今许多中小学校里,挑大梁、担纲主角的,基本上都是三十几岁的教师,四五十岁教师大多退居幕后了。

难道中小学教师也是像运动员和演员那样,是吃“青春饭”的?显然不是,也不应该是,但现在似乎普遍存在着这么一种倾向。相当一部分四五十岁的教师,正在或已经淡出舞台中心,腾退到二线甚至三线去了。公开课不上,竞赛不参加,甚至教研活动参不参加也无所谓了。

中老年教师的边缘化,自身当然有一定的责任,但与教研部门和学校领导的指导思想与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的关系。教研部门在策划教研活动时,基本定位在新教师和青年教师身上。在新学年的教师培养计划中,写的通常是“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几乎没有中老年教师培养计划。在不少校长的意识中,中老年教师还要培养什么?他们早已定型了,还能培养出什么名堂?学校在教师培养方面,眼睛往往只盯在新进的或者教龄短的人身上,名师工作室活动、协作组活动、优质课评比、新课程专题培训、区域性观摩课……但凡有名额限制的,学校大多派青年教师参加。

中老年教师中愿毛遂自荐的,所占比例往往较小。校长不安排其外出参加教研,不安排其上公开课,一般他们不会自主积极争取。用则进,不用则退,甚至废。时间一长,自然就挑不起大梁,胜不了大任了。三五年下来,似乎真的老了,落伍了。有的索性以老自居,班主任不想当了,主课不想上了。这种现象,不但不利于学校教育和教学,也不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说过大意是这样的话: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六七十岁老知识分子的潜能。我注意到李教授的这番话博得了在座者的一致认可。可我们的中小学校却常常把四五十岁的教师都早早“藏”起来,多可惜。

现在四五十岁的教师,不论男女,正是年富力强之时,他们孩子大了,家务牵连也少,充分利用的话,是巨大的人力资源。近些年,许多中小学校存在着师资短缺的问题,特别是全面二孩政策落地之后,短缺现象相当严重。在这样形势下,深度开发这批教师的潜能,显得尤为必要。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