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课堂有大自然的味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4-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通讯员 赵书婷

“当那春天来到大地充满阳光,绿树发芽万物生长,当那小河清清流水正在欢唱……”春日里,一曲悠扬甜美的童声合唱从田野里传来,这是东阳市城东街道寀卢小学的学生正在上音乐课。学生在音乐教师的带领下,排着两列小队,踏着轻快的步伐,愉快地唱着《田野在召唤》。如此亲近自然的课堂可不只出现于音乐课,该校已将大自然里的诸多风情通过课堂创新建设,融合进了各个学科当中。

带学生们走进大自然,与花鸟虫鱼为友,与清风蝴蝶相伴,让他们的学习生活别样精彩生动,从中潜移默化地完成智育、德育、美育三目标,成了该校创新课堂的一大特色。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一个个都成了好问好学的小精灵,舞动在大自然的知识海洋里。

“老师,草丛里的蜗牛是怎么吃东西,吃什么的呀?”“蜗牛没有脚,它是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的呢?”三(1)班学生三五成群围在花坛里观察着一只只小蜗牛,成了一个个天真的“好奇宝宝”,有的还伸出手去轻轻地触碰一下,随后高兴得手舞足蹈。“科学课里有非常多关于大自然里的知识,比如蜗牛的习性、植物的生长变化,我们都尽力做到带领学生去亲近自然,亲身感知大自然里的奥秘,学生都非常喜欢。”科学教师卢玲飞说,这样的课堂深深吸引着学生。

学校发现,一旦将课堂搬进了大自然,不少在教室里沉默寡言的学生就像脱了缰的小马,变得乐于思考、积极发问,充满了学习的兴趣。六(1)班学生夏安乐曾是课堂里的“瞌睡虫”,一看到书本就有本能的排斥,而如今,他总是渴望着这样的课堂:“大自然里的课堂多有趣啊,语文老师带我们去桃花树下吟诗作对,科学老师带我们去种植绿苗和研究绿苗生长……我越来越爱课堂了,也爱上了书本里那些无穷的知识。”

一群头戴帽子、胸前飘着红领巾的学生踏进了江滨公园,这不是春游,而是学校德育课程的一次拓展活动。眼前的公园到处都有瓜皮果壳,一旁的垃圾桶外堆满了苍蝇围绕的垃圾。学生纷纷拿出垃圾袋和垃圾夹,散落到四处去捡拾垃圾。“书本里的口号式宣传能有多大的影响力呢?带学生出来感受、体验,才能真正把‘不乱扔垃圾’的思想扎根在他们心里。”思品教师张敏说。

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生动的百科全书,里面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该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摆脱教室和书本的限制,大大拓宽了学生德育的途径。校长胡红妹说:“必须带孩子们走出校门,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接受教育,比如参观种植基地、农田、生态园,让他们耳闻目睹,亲身感受劳动的辛苦,从而尊重和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亲近自然,创新德育手段,是我们这些年一直在探索的工作。”

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是学生教育的活教材。灼灼桃花、晶莹葡萄、秋收的五谷杂粮都会成为学生手中的艺术作品,连小溪边的小石子都成了美术课上的主角。该校地处农村,田野、小溪、山花、牛羊都离学生很近,利用这些唾手可得的、免费又珍贵的教学材料来培养学生的美育,一举多得。美术教师蒋佳倩说:“春天到了,村边小路上的桃花开得可热闹了,我们的桃花油画课就在桃花树下开展。通过享受自然,挖掘大自然中蕴含的丰富美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意审美能力,最好不过了。”

近年来,该校十分重视创新课程的设计和开展,每隔一周都会组织各个学科负责人统筹商议该周“自然进课堂”的设计。每个月,都会有一次交流汇报成果的会议。无论是“设计课”还是“交流课”,各个班都会邀请几名学生和家长代表参与其中,共同商讨开发更加契合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端正童谣”育童心     下一篇:四版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