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让改变从身边开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4-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通讯员 黄迪艺

中午时分,浙江信息工程学校的丝路创客中心人头攒动,TOP视觉、点点甜品等学生创业店纷纷开门营业,然而最热闹的却是一家暂时还没有招牌的门店——可回收垃圾投递点。

一名手上拎着满满一大袋空饮料瓶的学生兴奋地告诉笔者,他是班级的劳动委员,学校从上学期末开始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并为每个班级发放了黄、蓝两色垃圾桶,蓝色垃圾桶用来装可回收垃圾,黄色垃圾桶用来装不可回收垃圾,把可回收垃圾送到投递点可以兑换“绿色能量”,“能量”可以用来兑换创客中心代金券,“能量”高的班级还可以被评选为“绿色班级”和“十佳环保集体”,所以大家积极性都挺高的。

“中职生正处在价值观养成阶段,这个时期也是培养垃圾分类意识的最好时机,由学生带动家庭、影响社会,是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途径。”校团委副书记杨缘缘说道,“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能量兑换’以青少年喜欢的方式,让学生自愿参与其中,在此过程中逐渐培养垃圾分类意识、养成垃圾分类习惯。”

校学生会副主席倪翔介绍,虽然投递点是这个学期刚设立的,但垃圾分类回收这件事学生会一直在做,只是现在更规范了。如今,每周一至周五的12:20~12:45、每周一至周四的16:30~17:00,投递点都会安排3位工作人员。校团委正在筹划以这个投递点为雏形,成立绿色环保公司。

几天前,学校还邀请环保公司的工作人员来学校开展垃圾分类专题讲座。“以前不明白垃圾分类点的作用,也不清楚哪些垃圾该投在可回收垃圾桶里,听了讲座后清楚了许多,我会把学到的知识告诉给家人、社区居民。”学生潘俊杰说道。

潘俊杰的另一个身份是骆驼公益青年志愿者协会会员。自从学校开始大力推行垃圾分类以来,协会又多了一项职责:宣传垃圾分类。每到节假日,协会的志愿者都会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单。不仅如此,志愿者们还会手把手地教社区居民如何进行垃圾分类。今年春节前夕,学校专门定制了印有“做好垃圾分类,争做文明市民”“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共同守护绿水青山”等字样的垃圾袋、福字,骆驼公益的志愿者们在为社区居民送福的同时,也宣传了垃圾分类的好处、方法,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啧啧称赞。

该校校长黄桂众告诉笔者,作为首批全国文明校园,也是湖州市直属首批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单位,学校及时响应垃圾分类号召,成立垃圾分类领导小组,拟定《垃圾分类工作暂行办法(试行)》。通过垃圾分类进课堂、设置宣传标语和宣传牌、配套硬件设施、开展知识竞赛、成立志愿者队伍等,营造氛围,增强意识,养成习惯。今年年初,学校各处室、各专业部专门签订了个性化垃圾分类工作协议,每份协议都根据各处室、专业部的实际工作量身打造。如校团委承诺做好培训员、劝导员、志愿者3支队伍的建设工作,教务处承诺通过精品课程、微课程、学科课程等方式做好垃圾分类进教材、进课堂组织工作,确保责任细化,落实到位。“学校将继续推进宣传教育工作,把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与日常行为规范、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摸索出一套垃圾分类的有效方法,全力创建湖州市学校垃圾分类示范单位。”黄桂众如是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三版图片     下一篇:给中职生一个锦绣“钱”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