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适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创新创业人才
□施永川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2013年以来,这项倡议不断推进,从理念变为行动,不断深入。然而,我们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能完全适应“一带一路”倡议发展需求的问题。
这其中,熟悉和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尤为缺乏。浙江高校如何抓住机遇,培养适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创新创业人才?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探索:
首先,通过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不断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国际化程度。浙江高校可以把“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创业规则的创业人才”作为目标,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国际化发展需求,加强国际化意识,学习和借鉴国外优质创业教育资源,提高自身的办学层次和水平,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程度。比如,整合“一带一路”的留学生资源,主动对接政府的创新创业需求,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国际创客小镇”,构建国际化的创业生态,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另外,还可以联合国外名校,在创业课程资源共享、学生交流、师资互派、项目孵化上开展更多的合作,共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及教材等优质资源,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
其次,通过提升师资国际化水平,改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浙江高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与国外著名大学联合培养高水平创业教育师资,选派优秀师资到国外高校、企业进行学术深造和技术培训,开展交流合作,或是面向全球招募优秀创业师资,构建一支具有国际视野、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除此以外,还可以努力创建浙江省“一带一路”人才与师资培养协同基地,开展针对沿线国家的语言政策、汉语教育教学、文化与商业环境研究,建立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交流合作的强有力后援基地,促进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文化政策咨询、人才与汉语师资联合培养、科技与商业贸易服务,拉动沿线国家来浙留学,促进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目的国的跨境培训。
另外,还可以通过搭建平台吸引留学生来浙创业,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活力。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各创业要素之间的流通更加频繁,外国留学生不仅是教育国际化的载体,其创业活动更可以服务于经济国际化的进程。日渐壮大的外国留学生群体可以提供人才储备和人力资本的支持,激发本国的创新创业活力。因此,高校可以系统开展针对留学生的相关教育培训、创业孵化等,探索本土创业课程的国际化运作;发展创业教育特色,吸引留学生来浙江高校学习创业并开展落地创业实践项目;鼓励浙江高校建设留学生创业园、设立留学生创业基金,探索并完善中外学生创业合伙人制度。同时,通过教育与产业同步,学校与企业结合,为企业进驻海外市场培养当地本土化应用型人才,走出境外办学的新路子。针对“一带一路”合作重点领域,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华人华侨资源,深入贯彻浙商回归工程,以“侨”为“桥”,实施“走出去”战略,大胆开拓境外办学新模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