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湖师智囊团 服务地方生态崛起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4-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坚持高举“教师教育”和“服务地方”两面旗帜,湖州师院坚持走产学研合作创新之路,努力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撑。

没课的时候,湖州师院先进设计与制造研究所副所长车磊就常跟各类有机质垃圾“打交道”。将病死害动物尸体推入他一手打造的“热解炭化示范车间”,经过高温干燥、热解、冷却,剩下的炭化物可以成为有机肥料;将餐厨垃圾投入他研发的一种特殊的垃圾桶,经过微生物发酵处理后也能生成有机肥料。车磊博士不仅实现了有机质垃圾的无害化处理,而且变废为宝,产出的有机肥可以发挥二次利用价值。目前,这些环保技术和设备已经走出实验室,开始投入百姓日常的生产生活当中。

像车磊博士这样,通过发挥自己的专业技术特长,让绿色资源回归自然,是湖州师院教师们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落地与践行,也是对知行合一“君子之风”文化的身体力行。作为“两山”理念的诞生地、美丽乡村发源地和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湖州市始终走在生态崛起的第一方阵。“湖州师范学院是一所由湖州人民聚沙成塔建立起来的地方高校,服务好湖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刘剑虹常常鼓励该校教师要结合地方产业特点做大、做强优势学科,以便为区域主导产业和社会主要领域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林业专家、湖州师院校长张立钦带领团队研发“浙江松林重大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并广开技术培训,有效保护了西湖、莫干山、千岛湖等风景人文林,实现社会和生态效益33.75亿元;农业部岗位科学家、湖州师院副校长叶金云研发的“典型养殖排放污水(物)减污控制和净化处理技术”,实现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全过程的污水处理和净化处理,3年间累计新增产值超过15亿元;湖州师院生命科学学院博士采克俊研发了“鱼苗‘早繁’技术”、规模化繁育黄颡鱼新品种全雄黄颡鱼和杂交黄颡鱼,帮助相关企业创收4000多万元……用技术创新换取“两山”生态文明,湖州师院逐步形成新兴技术人才高地,成为服务湖州绿色发展、生态崛起的智囊团和新智库。

于是,湖州市新兴技术研究院落户该校成为水到渠成的选择,湖州师院也得以进一步发挥多学科和高端人才集聚的优势,开放协同,承担绿色智造的项目研究、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努力建成“立足湖州、面向浙江、辐射长三角”的绿色智能制造技术研发高地、高端创新人才汇聚高地和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基地。“学校可以依托研究院平台推进学科建设、科研服务,引领教师们向科研型教师转型,努力拓展成果转化服务领域,提升科研协同创新能力,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张立钦说,从践行“两山”理念到服务“两高”战略,湖州师院逐步打造出绿色发展与智能制造相融合的“湖州样板”。

不只是农业技术服务和生态环境服务,湖州师院在精准对接、主动服务湖州乃至环太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其实是全校总动员,每个学科、每个专业都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服务模式。教师教育学院深入各幼儿园、中小学校开设“博士工作站”,带领相关学校创新教学技术、开发校本课程、开展课题研究,两年共有6个项目获得国家级立项;医学院10年来坚持农村社区全科医生培养,确保农村社区全科医学人才“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作为全省首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护理学院积极探索健康养老,还与英国普利茅斯城市学院合作研究老年痴呆护理,不断满足湖州百姓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

不仅教师们群策群力,湖州师院学生的各项志愿服务工作也从未止步。连续6年关爱自闭症儿童,商学院800多名学生志愿者累计服务超过6万小时,“关爱自闭症儿童志愿服务团”先后被评为“全国阳光助残基地”“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浙江杰出志愿服务集体;教师教育学院“青柚空间”志愿服务项目致力于深耕“三点半”放学后看护时段,依托师范生专业优势,将传统文化和科技创新融入课堂,赢得了学校、学生和家长的多重好评,还成功入选了全省重点扶持志愿服务项目;医学院阳光医疗服务团长期开展应急救护、造血干细胞捐献、眼角膜捐献、无偿献血、防灾减灾、空巢关爱等医疗公益志愿服务,不仅该团队荣获了浙江省“红十字奉献服务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还有18名学生志愿者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