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教学之年代尺的运用
□台州市路桥区第四中学 车姿红
“时空观念”是历史与社会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也是其他学科素养的基础。它是指学生在对历史与现实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将其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解释。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发现画年代尺的方式将中外历史进行纵横联系,有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作用。
一、重视年代尺运用的必要性
历史与社会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通过历史与社会学习能够体现出来的带有学科特性的品质和关键综合能力,年代尺的运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空间感知”“历史意识”“综合思维”等历史与社会素养。
历史与社会中考试题历年来都很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后面的非选择题部分,经常会以某个专题为线索,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驾驭史实的能力。如2016年台州中考第22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它的积极作用;第19题考查中国近代史上从1919年~1949年四个不同阶段的时代特征。如果学生连基本的历史时序都没有掌握,试问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而年代尺正是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实用的工具。
二、有效运用年代尺的作用
1.梳理脉络,把握历史发展方向
一切历史事物都在时间长河里产生、发展。离开时间,也就不存在历史。年代尺的优点就是可以让历史事件在时间维度上一目了然。“把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历史浓缩在一条线上,犹如站在高处遥望,宏观的时间不再那么难以捉摸。”梳理中国古代专制王朝朝代变迁时,可运用年代尺将中国的各个朝代串联起来,并将每个时代的特征概括出来,这样,书上的知识点就一目了然了。如图:
通过上述年代尺,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我国古代历经了先秦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十国辽宋夏金时期、元明清时期;也能够了解秦汉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大一统时期、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国家分裂、民族融合的时期;隋唐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五代十国辽宋夏金时期是多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时期;而元明清时期则是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而如果进一步分析年代尺,我们又会使学生认识到,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即使是民族分裂时期,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2.提高效率,培养应对综合考查能力
新课程的教学内容淡化了历史时间和历史时序,学生在复习阶段缺乏时间概念,历史知识混乱,复习效率低下,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年代尺的又一优点是可以将同一专题的历史事件放在时间的维度上,更加直观,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如上面讲到的2016年台州中考第22题,用年代尺就很好解决。如下图:
学生通过对史料的研读、分析,不难发现秦朝在政治上采取了郡县制,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从年代尺上,我们可以看出隋唐的政治制度是三省六部制,也就不难回答此制度的特点。同样可以结合材料和年代尺回答出行省制度的中书省的主要职能。如果让学生在上述年代尺的基础上再进行完善和补充,对历史的了解就更加明晰,解题也就变得更加容易了。
3.综合探究,提升发展核心素养
任何一种历史现象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在教学实践中,也有很多历史知识非常扎实的学生,但如果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评价,往往就含混不清。究其原因,还是在于综合比较、分析能力弱,无法学以致用。运用年代尺针对同一时期或相同类型的历史事物,进行横向比较,从而增加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既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构建成一张网,有利于克服历史与社会教学碎片化;也可以培养学生综合探究的能力,提升核心素养。如在鸦片战争一课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年代尺,如图:
运用上述年代尺,学生不难发现鸦片战争的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外殖民扩张的必然。学生也可以从中英两国的政治、经济、对外政策对比中,得出当时的中国面临的重重危机,对中国的落后会有更加理性的认识。
4.激发兴趣,启迪学生创新智慧
九年级中考复习时,枯燥、重复、机械、艰涩的学习生活,让学生非常烦恼。用年代尺的方式来完成有个性的作业,如同学生的学习注入了一汪清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做出自己感兴趣的、有个性的、又有创新意识的年代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