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师更需发展互联网思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4-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渠长根

长期以来,一些思政课教师专注于通过课堂面对面的布道,却疏于网络表达。这实际是上教师缺乏互联网思维的表现。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互联网思维是他们积极参与互联网建设,借助互联网深化、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重要认知和心理准备。

互联网思维不足,会让思政课教师在网络上失声。当下,网络舆情日益复杂、快速变化。网络早已成为宣传舆论工作的新阵地。作为同时具备理论素养和思辨、论辩能力的思政课教师群体,本应是网络里最重要的一支战斗队伍,却较少发出声音,去澄清谬误、明辨是非和凝心聚力,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互联网思维不足,会让思政课教师忽视网络本身的价值及网络对育人的潜在价值。有的教师因网文的良莠不齐而武断拒绝网文创作,或是沿用学术创作的思维去撰写网文,结果影响力甚微;有的教师教学不用网络,教育拒绝手机,教室屏蔽手机,认为“无手机教室”才是最好的选择。殊不知,如果台上讲得足够精彩,又何惧手机在身边?相反,手机及网络如果利用得当,反而会开辟出新的课堂教学和互动方式;有的教师排斥网络时代偏重读图的交流方式,不愿意了解网络语言方式,从而错失了及时有效和青年学生交流互动的机会。

强调互联网思维,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因时而进的选择。思政课教师发展互联网思维,在上好思政课的同时,也在网络上有所作为、大有作为,二者并行不悖。社会在创新中进步,思政教师也应跟上创新的时代不落伍,欢呼创新,礼赞创新,推进创新。然而目前的状况是,思政课教师整体上没有跟上互联网,或者教师个人的生活跟上了,但作为教师的这一面,作为教育手段和途径这个层面还没有跟上来。

强调互联网思维,是思政课教师实践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的内在要求。要真正落实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实现为师者的价值,就需要思政课教师从书内走向书外、课内走向课外、室内走向室外、校内走向校外。面对网络大潮,思政课教师如果只是简单袖手旁观,固守原有的一亩三分地,不愿亲自创作,不愿成为主流舆论的引导者,何谈“两全”育人?当今社会,文化并不只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两种状态。贴近生活、能引起群众思想碰撞的便是好的文化。优秀网文的风行并不会令高尚的学问跌落神坛,反而使百姓群众伸手触碰文化的途径更便捷。

强调互联网思维,也是义不容辞地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阵地的要求。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是意识形态的两大阵地。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占好现实世界意识形态阵地是本分,占好教室意识形态舞台是基本功,战斗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则是更加崇高的使命。

(作者系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二版图片     下一篇:振兴乡村,高校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