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炉”百炼 钢铁始成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9-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1959年,经山东省政府部门批准、国家教育部门备案,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创建,至今已有64年办学历史。64年来,学院与冶金行业血脉相连,在岁月峥嵘中,历经“火”的淬炼,历久弥新。

    “学院聚焦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和深化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服务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形成了以工为主,文理相符,涵盖能源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化工、电子信息、财经商贸、土木建筑、交通运输、教育体育等12个专业大类、58个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现有国家骨干专业3个、央财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专业(群)29个。2020年—2022年连续3年在山东省办学质量考核中获评A等级。”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左海青介绍。

    从“熔炉”到融入

    从学院东门进入,摆放在左侧的红色钢水包雕塑引人驻足,这是学院“钢铁火”特色校园熔炉文化之眼。钢水包用于承接钢水、进行浇注作业。学院以此激励学子秉承勇敢、坚强的性格,像钢铁一般千锤百炼,凝练成有用之才。

    学院外环路以“德”命名,分别为崇德、明德、尚德、盛德路。转入崇德路,轧钢设备雕塑群映入眼帘。这是合作企业张店钢铁总厂捐赠的一条轧钢生产线,是学院“钢铁火”特色校园熔炉文化之基。学院南门西侧的工业文化展区,陈列着一节火车头,现已成为学院一处人文景观。

    雕塑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校园雕塑亦是校园文化的积淀与凝聚。在校园的天地广场,坐落着学院的标志性雕塑——莫比乌斯环。此环饰以红色,围绕钢铁之球体产生火炬般形态变幻。“此雕塑取意‘转变一种方式,获得无限发展’创新理念,倡导师生要永远保持创新思维。”学院党委副书记彭丽英介绍。

    从钢铁到思政

    学院着力突出行业办学特色,将冶金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和课堂,以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新型工匠人才为主基调,实施“钢铁火”特色文化推进工程,校企地三方合作开发并构建了以“钢铁思政”为核心课程,以地方历史、创新创业教育、文化礼仪、安全教育等为辅的特色校本课程群。

    学院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赵红军说,学院聚焦特色骨干专业——智能冶金和制造类专业,形成了将“思想如钢、质量如铁、使命如火”的“钢铁火”精神全面融入到课程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工院模式”。2017年,学院全面实施“工院三十百课程思政工程”,2020年,该工程被立项为全国高校思政建设精品项目。

    近日,思政课教师朱玉茹、辅导员裴娟分别荣获山东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和山东高校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思政教育已经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的“秘籍”。

    从名师到强校

    2022年12月10日,学院教师张蕾获评首届山东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成绩都是大家一起干出来的。”张蕾是学院宣传统战部副部长、山小工网络文化工作室负责人,是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双师型”导师,山东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中心专家库专家。

    6年来,在她和团队的努力下,学院官方新媒体多次获得全国和省级荣誉称号。

    近年来,学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打造出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名师领衔、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从迭代到数智

    “开盒”“搬运”“封盒”,两台机器人正在完成最后的指令,不到一分钟时间,一件崭新的工艺品就诞生了,这个“新生命”既有着打破传统方式在水晶体内进行图案雕刻的内雕技术,又保留了在产品外进行文字类包装的激光外雕。这是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智能工厂实训室的一幕。

    “这个智能工厂,模拟了一个产品从网上订单到生产过程再到包装的自动化过程,通过一些实际使用的设备,让学生知道整个工厂具体由哪些环节组成。在前期知识培训的基础上,我们会对学生进行现场联网培训,让他们对整个生产流程有一个非常深入的了解。”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曲延昌说。

    学院建有国内先进的钢铁生产和轧钢生产工艺等模拟仿真生产实训基地、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等实训(实验)场所182个;与山东钢铁、青岛特钢、南京钢铁、魏桥集团、歌尔集团等大型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百余个,有效保证了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需求,获批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性职业院校、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院校。

    展望未来,左海青说:“学院将以国家级别团队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师资队伍能力和水平,着力打造品牌效应,为职业教育和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工院模式’‘工院智慧’。”(张峰 陈宇 王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