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路径 谋发展 交答卷 创新篇
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是新时代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语言文字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2013年1月,国家相关部门在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设立中国盲文手语推广服务中心。2020年1月,学校获批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在全面贯彻《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服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的若干意见》之际,如何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在高质量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发挥更大作用?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这所以培养特教师资为主的普通本科高校,依托中国盲文手语推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残疾人语言文字工作、提高国家通用盲文和手语推广程度与质量方面,交上了一份改革创新发展的新答卷。
2023年5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施行22年来的首次表彰活动中,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被国家相关部门授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集体”称号。荣誉的背后,凝结着学校回应特殊群体需求,创造性、创新性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思考、探索与实践。
?潜心探索,视障、听障人员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落地生花”
江苏省靖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的王玲老师是一位听障人员,2015年,她来到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参加全国首期特教学校听障从教人员普通话水平专场测试及为期6天的测前集训。从教28年的王玲由于没有普通话等级证书,一直无法取得教师资格证,长期为合同制代课教师。在那次测试中,她获得了二级甲等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拿到证书的那一刻,王玲喜极而泣。
我国现有视障人员1700余万、听障人员2700余万,他们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正在从事或有志于教师、播音、主持等工作。原有的普通话测试体系不能满足视、听障人员的测试需求。“实现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是推广普通话服务社会应用的创新之举,也是我们的应尽之责。”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黄军伟说。
2013年,《关于开展视障人员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通知》印发,视障人员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正式启动;2015年,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听障人员普通话水平替代性测试试点工作。这项史无前例的工作,离不开中心持续开展十年之久的视障、听障人员普通话水平替代性测试研究。十年磨一剑,中心在全国26个省(区、市)开展视障人员普通话水平测试1277人次,听障人员普通话水平测试1275人次。历经探索、提高、完善、总结四个阶段,在大量样本测试和信效度分析的基础上,研制完成了包含测试标准、测试流程、测试场地、测试员队伍、培训手册等在内的视障、听障人员普通话水平测试体系。基于中心的研究成果和前期的试点测试工作,2023年8月,《视力残疾和听力残疾人员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办法(试行)》由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印发。
中心主任陈蓓琴介绍,语义相通是视障、听障人员普通话水平替代性测试的基本原则,测试标准是核心。“通俗来讲,就是根据视障、听障人员的身心特点,分别采用其能够感知的‘摸(盲文)’替代明眼人的‘看(汉字)’,和其能够感知的‘写(拼音)、打(手语)’替代健听人的‘读、说’。”测试标准具有合理的信效度,科学且规范,符合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总体要求。
反哺特殊教育学校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测试标准被赋予更多价值。由陈蓓琴领衔、荣获“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的项目——“基于普通话替代性评估标准促进听障学生语言能力提高的创新实践”,在中心推广基地学校南京市聋人学校落地生花。项目组依据测试标准构建了聋校语言教学实践体系,为提高听障学生语言能力、融入社会能力提供了教改策略和现实路径。
?把脉需求,国家通用手语节目《手语普法》《妙手生“话”》“香飘万里”
2021年9月,两档特殊的手语节目《手语普法》《妙手生“话”》上线播出。传统节目以普通话为主要语言元素,这两档节目则以国家通用手语为主要语言元素。节目的选题策划、编导、参演等各个环节,均有聋人参与。取材于聋人生活,生动且鲜活的情景剧表演方式,让节目播出不久便吸引众多聋人的收看和点赞。这两档节目,是中心承担的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重点项目“基于全媒体传播平台的国家通用手语节目开发与推广”的成果,目前已制作并播出了40集,在社会各界特别是聋人中产生了很大反响。
节目创作的初衷,缘起于一次面向聋人群体的调研。“我们不要看‘翻译’的健听人的节目,我们要有一套自己看得懂的节目。”在这次调研中,聋人群体表达了他们对电视节目的需求。
“在通用手语推广过程中,一定要走进聋人、贴近聋人,打造属于聋人的‘语言文化大餐’。”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校长王立新说。基于这样的思考,面对聋人群体提高生活品质的语言文化新需求,中心开展了多类型、高质量国家通用手语全媒体节目的研发与推广,以满足聋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为了找准方向,精准把控节目内容,中心一方面通过深入调研,了解聋人的需求;另一方面组织多场以聋人为主的选题策划会,面对面收集他们“想知道”和“想看到”的内容。最终设计了普法类节目《手语普法》和手语普及类节目《妙手生“话”》。
家住南京市鼓楼区的聋人舒阿姨是这两档手语节目的铁杆粉丝。“我们这个群体交往的圈子比较有限,特别是遇到法律纠纷时,经常是迷茫的,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个手语节目不仅为我们普及一些法律常识,还教会了我们如何维权,实在太有用了。”
这两档节目播出时还配备了字幕和普通话。“目的是为聋人服务的同时,也为健听人观众提供一个轻松学手语的途径,这是我们开创《手语普法》和《妙手生“话”》栏目的一个初衷。”节目编导郭新文说。
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的节目离不开推广。除了电视媒体外,为了有利于全媒体推送,两档节目时长都被控制在3分钟以内。通过短时长、系列化节目设计,适应电视等传统媒体与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融合传播需要。目前,两档手语节目同步在江苏广电、江苏残联、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中国盲文手语推广服务中心的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播出,通过打造“大屏”与“小屏”互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全媒体传播矩阵,数字化赋能全方位推广国家通用手语。
?守正创新,大字盲文版中华诗文“经典永传”
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2021年,中心受上级主管部门委托开展中华经典读本盲文版编制工作,研创了《中华经典读本(大字·盲文版)》,并由年近九旬的著名播音艺术家葛兰为盲人听众倾情公益朗读。这是国内首套集国家通用盲文翻译和明盲文左右对照排版为一体、可供明眼人和盲人共读的文学欣赏读本。“该书的出版,为有视力障碍的孩子提高文化素质、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优质的阅读资源。”“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让盲生拥有丰富的阅读生活,是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的有力举措。”上级主管部门领导评价。
2022年,中心研制了《中华经典赏读(大字·盲文版)》;2023年,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中心再次研制《中华传统诗文赏读(大字·盲文版)》,成为学校主题教育期间亮眼的成果。
该书序言写道:“让‘两个结合’与‘六个必须坚持’的观点和方法在春风化雨的文化陶冶中被盲生逐步掌握,使他们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将他们培养成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的时代新人和有用之才,这是新时期特殊教育战线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和重大课题。”
目前,全国已有40余所盲校使用系列明盲文读本,阅读中华经典,弘扬民族精神,共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心的推广基地学校南京市盲人学校以阅读点亮盲生生命之光,依托明盲文对照读本开展了“字字传情、花开有韵”汉字文化体验活动和书写研究课、古诗词文化沙龙等活动。
?发挥优势,国家通用盲文和通用手语应用服务“繁花似锦”
如何增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服务社会供给?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副校长许巧仙表示,“坚持特色引领,将语言文字工作与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有机融合,不断提升国家通用盲文和通用手语应用服务的创新力与影响力。”
围绕社会领域应用新需求,中心与教育部门、各级残联、公共服务领域相关部门信息互通、合作研究,为残疾人提供助学、考试、应急服务等系列支持,为他们奔赴人生的星辰大海保驾护航。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