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英雄”应成德育常态
□郑桂灵
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校开展“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班会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开展一次以“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并结合本次班会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活动,将崇尚英雄、精忠报国融入学校日常德育工作。(5月17日《》)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专门就一次主题班会下发通知,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由此可见其对开展此次活动的高度重视。开展为期一周的“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班会,旨在对刚刚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进行贯彻落实,在中小学校营造出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浓厚氛围,这无疑也是一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熏陶,理当成为对孩子们品德培养的教育常态。
何为“英雄”?汉代文学家刘劭有云:“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千百年来,国人对英雄一直怀有崇敬、爱慕情结,视其为伸张正义、除妖降魔的仁人志士,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的民族精英。物华天宝的中华大地诞生了林则徐、郑成功、杨靖宇、彭雪枫、张自忠、戴安澜等一大批抗击外敌的民族英雄,以及“三元里抗英”“狼牙山五壮士”“刘老庄连”“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他们永远镌刻在人民心中,成为国家记忆、历史见证、民族骄傲和社会楷模。
但随着战火散去和时代更替,英雄的光环似乎变得有些暗淡,甚至成为被个别人戏弄讥讽的谈资。尤其是在价值观尚未定型、品格亟待培育的青少年群体中,对英雄的认知似乎只存在于父辈的记忆及影视剧和教科书当中。去年9月,重庆市谢先生9岁儿子在参加夏令营活动时填写了一份问卷调查,其中一个问题就是:“你心中的榜样和偶像是谁?请按照重要程度写出排名前五位的人。”结果,除个别孩子写下父母、老师或文学家、科学家等杰出人物的名字外,超过九成的孩子写的都是娱乐明星。虽为个例,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下青少年群体的价值趋向,至少也反映出全社会对英雄的弘扬不力、引导不够。
指望通过一两次主题班会就可以纠正中小学生的价值观、树立起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励志情结,显然有些奢望。但这毕竟是一个颇具意义的契机与开端。我们期待此次主题班会的活动内容能丰富多彩和卓有成效,但更寄望教育系统建立长效机制,将崇尚英雄纳入品德培养体系中。
学校不是孤立的场所,价值观引领也非朝夕之功。“崇尚英雄”的教育不能只靠学校的单打独斗,还有赖于家庭的相助和社会大环境的熏染。教育孩子,百年大计,人人有责,责无旁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