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校开“写作沟通课”叫好
□朱小峰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近日宣布,将在2018级新生中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程,由该校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格非和历史系教授、教务处处长彭刚共同担任课程负责人。同时学校还计划到2020年,让这门课覆盖到清华所有本科生,并力争面向研究生提供课程和指导。
学生已经在中小学念了12年的语文课,现在上了大学再来开课教他们写作,有必要吗?在笔者认为,相当有必要,而且某种程度上说已经迫在眉睫。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学生论文写作质量不高的现象。不少学生或无法准确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行文缺少逻辑,或只停留在拼凑他人观点、总结能力极差。而且这种现象在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中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写论文有畏惧心理。
同时,因写作能力差,给学生的校内学习和校外求职都带来了一些困难。比如,笔者所在学校的数学教师就反映,因为学生写作能力不足,数学建模论文质量太低,大学生数模竞赛的成绩一直上不去。又如,部分毕业生的写作能力也经常被用人单位吐槽,连通知、计划和总结之类的常见应用文都写不好,严重地影响了工作效率。
写作能力是一项可以令学生受益一生的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甚至是工作进入社会以后,也还要不断根据形势的需要,加强写作方面的锻炼。而且,大学阶段的学习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越了基础教育阶段,对于学生在深入阅读和分析文本、利用证据、提问、结合原文素材、组织论据、形成新观念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更有必要强化学生在写作能力方面的训练,帮助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成果以清晰有效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推动学术沟通和传播。
从这个角度上说,清华在新生中开设写作必修课,很有必要,可以为国内其他高校加强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提供一个有益的样本参考。然而,这样的课程怎么讲好、讲到位,仍然有待探索。笔者建议,高校通过开设写作课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一方面要科学安排好教学内容,遴选好师资,精确设定课程教学目标,防止学生写作能力训练的窄化或者空泛化,使课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尤其应避免课程设计落入应试化的窠臼,试图通过标准化的知识框架或评价体系来培养能力,上成中学语文课的“加强版”。另一方面,教学要和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紧密结合。写作能力的提升终归只是“过程”,通过发展理性思维能力和各种写作能力,胜任学术和工作需求,成为合格的高校毕业生和社会公民,才是我们希望达到的最终“结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