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农村学生的科技创新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5-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通讯员 肖金良

“四宫格垃圾桶很适合农村,它底部有万向轮,容易转动,方便农村老人进行垃圾分类。”近日,省第32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海盐县于城小学四(1)班学生朱家琪正为评委介绍她和同学一起发明的科技创新成果《移动式四宫格垃圾筒在农村家庭垃圾分类中的应用》。最后,该成果获得了大赛一等奖。

于城小学地处农村,像朱家琪这样立足农村生活,研发各种各样小制作小发明的学生,学校还有很多。从2006年至今,该校学生一共发明了100多项作品。学校也在科普教育、示范及推广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4项科教成果在全国中小学劳技创新大赛获奖,5项科技小发明获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等奖。成绩的背后是学校多年来在农村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探究意识培养上倾注的心血。

这些年,学校通过“农科技”特色综合实践活动,构建起“突出农味、体现农趣、培养农情”的实践育人课程体系,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科学课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科学教师经常结合课本知识组织学生以实践的形式开展科学探究。在授课“动物的生命周期”《蚕一生的变化》这一单元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了养蚕活动,其间,学生反映因为气温过低,小蚕成活率不高。教师于是带领学生,经过多次实验改进,设计出“小蚕加温炉”这一小发明。在授课杠杆原理时,教师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小发明”的线索。学生董钦的父亲经常在工地上做工,用铁锹铲石子时很费力,于是董钦就利用杠杆原理,在铁锹柄上增加一个可以根据人的高矮调节的把手,减轻了劳作时弯腰的力度。

这几年,学生们利用科学课上学到的知识,参加学校组织的“我的金点子”创意设计等活动。他们结合生活发明了防止夹伤手指的“门防夹器”、方便清洁空调百叶的“空调百叶清洁具”、能两面擦窗的“巧妙的擦窗器”、带有夜光和救生功能的“安全救生书包”、边骑边充气的“自动充气自行车”等作品。

科技创新不仅局限在课堂上,学校还利用于城特种水产养殖场、八字葡萄基地等科技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去水产养殖基地的一次考察实践中,学生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的小甲鱼“缺胳膊少腿”,有的身上被咬伤,是什么原因?他们经过一系列的调查,以一篇科技小论文《揭开小甲鱼互咬的秘密》揭开了谜底。在后续的实践中,他们又发现一个问题,农民在收获甲鱼时往往弯下腰在泥塘里挖,这样一天下来腰酸背痛,能不能省力一点呢?他们又经过反复实验发明制作了“甲鱼探测器”。现在,该探测器在当地的甲鱼养殖户广泛使用,效果颇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