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如何当好“导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9-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日,《上海市中小学生全员导师制工作方案》发布,明确“中小学校要为每一个学生配备导师”,确定了中小学生导师的关键职责和重点任务,构建起上海中小学“全员育人”的学生发展指导方案。

    以大中小一体化育人理念为引领,上海于2020年开始,在全市12个区186所中小学,启动“全员导师制”的探索和实践。经过3年试点,全员导师制已逐渐成为上海中小学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和学生发展指导的一种新模式。当“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人人有导师”时,怎样理解为中小学生配备“导师”?“导师”的主要职责有哪些?教师如何才能当好一名导师?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教师人人是导师: 让每一名教师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实施全员导师制,每名教师都要担任学生导师,是不是意味着给全体教师都增加了一项新的工作任务,都要承担班主任一样的育人工作呢?

    “教师人人是导师,其实并不是一项新任务,而是对‘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理念的强化,也是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学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枫指出,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班级管理和文化建设主要依托班主任开展,人们形成了“班主任负责育人、学科教师负责教书”的固有观念。但实际上,教师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新时代中小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越来越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全员参与,教师的育人职责也更加凸显。”王枫认为,上海实施中小学生全员导师制,是针对当前中小学生成长发展的时代特点,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和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建设的主动回应。

    “全员导师制强调每一名教师都要肩负起育人的职责和使命,不是弱化班主任对学生成长发展的指导地位,而是要激发全体教师的育人活力,形成育人共同体。”上海市甘泉外国语学校校长杨云认为,全员导师制并不是学校育人方式的补充,也不是教育改革的应急性、过渡性策略,而是真正回归教育本源和初心,让每一名教师明确“教书育人”职责,提升全体教师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的一项系统性育人方式改革。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上海实施全员导师制以来,学科教师关心指导学生的意识更强了,班主任与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更密切了。一些学校还采用了以班主任为首席的“导师团”“家访二人组”等联合指导的形式,增强教师之间的育人经验分享,推动“全员育人”成为教师的内在自觉。

    学生人人有导师: 立足“师生关系”和“家校沟通”促进全面发展

    上海的全员导师制提出,导师的关键职责是“成为良师益友”和“做好家校沟通”,要求导师对学生“适时开展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全面发展指导”。

    “学生发展指导首先应当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和情感联结为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以后,教师能在日常与学生的点滴相处中,找到适合的契机,润物无声地对学生开展全面发展指导。”王枫认为,当教师以导师的身份与学生相处时,应与学生保持尊重平等的关系,避免高高在上的过度权威和只聚焦学习的互动,运用更多倾听、鼓励和同理心走进孩子的内心,才能真正发挥导师的育人效果。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网络环境日益多样,尤其需要通过深入开展家校沟通,建立起学校和家庭之间同向而行的合作关系。

    上海的工作方案明确,导师的重点工作是开展学生家访、谈心谈话和书面反馈。王枫认为,这3项重点工作是对导师职责的具体化。家访是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及其成长环境;导师与学生的谈心谈话则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内心感受开展交流;书面反馈并不需要长篇大论,而是通过发现学生“闪光点”,用真诚的鼓励拉近师生之间心与心的距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3项重点工作,导师们正在积极探寻新的沟通方式,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黄浦区蓬莱路二小,“好朋友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做游戏、抽盲盒。在金山区西林中学,导师和结对学生组成“模拟家庭”,一起去春游、举办音乐会。在嘉定区迎园中学,导师经常和结对学生同读一本书、同做一道菜、同走一段放学路。

    如何当好“导师”: 提升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

    “一些没有班主任经历的教师在担任导师时,确实存有畏难情绪,尤其是在家校沟通方面,还缺乏一些边界和技巧,常常无从下手。”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副局长李琰坦言,全员导师制在试点的过程中,确实有不少教师存在“本领恐慌”。

    导师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师益友”的师生关系?如何适时开展全方位指导?如何有效形成家校共育合力?针对教师的需求,虹口区研发“金字塔”型区域导师网络课程,培养区级全员导师制“种子教师”队伍,开发完善专业资源包,强化经验分享和案例教学,积极鼓励和支持学校开展校本化研训活动,为全体教师当好导师精准赋能。

    “全员导师制的落实,至关重要的是导师的胜任力。”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贾永春介绍,为推动中小学全员导师制的有效落实,闵行区编制区域推进方案,为中小学教师提供方向指引和具体操作指导,并研究开发“导师胜任力评估模型”,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分学段开展导师胜任力在线评估,以此向教师针对性推荐课程或自主选修,因需分层提升导师胜任力。

    上海出台的工作方案中,也专门列出“强化教师研训”,强调要高度重视全体教师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的培养。根据方案,上海组织专家编写《师生关系构建指导手册》和《家校沟通指导手册》,不断建立健全市区校三级联动的常态研修机制和分层分类培训体系;利用优质专业资源,建设丰富多元的教师育人能力培养课程;积极创新研修策略,探索建立基于“导师团”等案例式研修模式;同步在教师职称晋升、创先评优、绩效保障、个人健康等层面,为教师提供全方位支持及关爱,持续赋能导师专业成长,推动全员育人扎实落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