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竞赛成育人“练兵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9-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记者 龙超凡 熊杰 通讯员 唐红波)“学校创新实验室24小时开放,我经常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来组装自己的赛车。”厦门理工学院AMOY赛车俱乐部成员、机械学院2020级硕士李宏泽说,今年毕业后,他入职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完成了3个大项目的工作,“在赛车队的经历让我提前接触许多实际工程问题,通过导师指导掌握了解决方法,真正实现了毕业和就业的无缝衔接”。

    多年来,厦门理工学院制定并不断完善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及奖励标准,出台本科生创新创业类学分认定实施细则、教师职称评聘管理办法,把指导学生参赛作为教师任期考核和职称晋升的重要条件,把竞赛组织纳入对各二级学院建设目标管理考核指标,获“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国赛金奖的教师能直接破格晋升。该院还建设大学生工程训练中心,提供机床、电焊设备等各类生产设备,为学生将设计落地为产品提供便利。

    “学生的竞赛项目,一方面能汇集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也能解决产业中的实际问题。”厦门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姜春海说,他指导的“硅期在锭——低成本高品质硅碳负极材料引领者”获得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银奖。为了做好比赛项目,姜春海带领学生走访能源存储、环境净化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等领域的多家企业和研究所,根据业界建议提炼选题并进行相关研究。

    厦门理工学院教务处处长周水庭表示,师生参与竞赛项目本身就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竞赛可以倒逼教育教学改革,助推各专业紧跟市场需求和技术变革更新课程内容,参赛成果能够很好地反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从而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参加过学科竞赛和实习实践的学生动手能力普遍较强,到公司后上手快留得住。”厦门汉航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郑炎煌表示,公司到厦门理工学院招聘时,通常会向“双创”导师“要人”,“他们是企业值得信赖的‘人才推手’”。

    据了解,厦门理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场地占地5000余平方米,建有创新创业实践基地83个,年均“双创”经费投入500余万元;选配“双创”导师96人,累计孵化学生“双创”团队700余个;注册公司113家,项目融资总额已过亿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22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显示,厦门理工学院位列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第一名。至此,该院已连续4次位居该榜单首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乐享科技 筑梦未来     下一篇:突围 突围 再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