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开学”开启儿童求学之旅
新学年迎来新学生。对于儿童,上小学无疑是开启了人生第一段正式的求学之旅。为了帮助儿童尽快适应学校生活,世界各国都非常注重入学前后的指导。由于文化和传统的差异,各国的学前准备与入学指导各具特色、异彩纷呈。如韩国的特点是从礼仪学起。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小学生入学时会被告知要尊重学长、向前辈行鞠躬见面礼。高年级的学生会热情地为新生提供“校园导游”服务,并组织新生座谈,给新生介绍学校生活琐事,帮助其快速适应学校生活。俄罗斯受亚欧两种文化影响,既有老生迎新的传统,也举办隆重的开学庆典。本文主要介绍英国、德国、新加坡、法国的做法。
英国:专业指导保驾护航
为家长和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应对儿童的“不适症”
英国开学指导专业化程度较高,这对于儿童顺利步入新的学习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英国人认为,无论是对幼儿还是对其父母而言,开始上学都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只要稍加鼓励,大多数孩子都能在学校轻松安顿下来,为学习和探索做好准备。为此,英国儿童保育和幼儿专业协会在其网站上提供相关链接和资料,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同时指导学校做好相关工作。
安抚家长焦虑情绪。学校和专业组织会在给家长的指导手册中写明,不必为儿童能否适应学校生活而担心,“您的孩子在开始上学之前不需要能够阅读或者写作,您要相信,孩子们在开始上学时就已经具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学校的学习,教师会熟练地帮助孩子在原有水平上发展和进步”。
指导学校和家长应对儿童的不适应状况。集中且规律的小学正规学习是对儿童自由天性的一种挑战。一些孩子会在开学前几天泪流满面,甚至抱住父母的大腿号啕大哭,不让其离去。这往往是家长最痛苦和心酸的时刻。但学校教师会告诉家长:“请不要担心,这是很正常的。虽然你可能会觉得离开他们很糟糕,但他们会在几分钟内玩得很开心。”有的教师会让家长站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观察其表现,通常离开家长的下一秒,孩子就开始愉快地玩耍了。儿童在过了最初的兴奋期后,会对日复一日去上学产生厌倦。让孩子遵守纪律、按时上学,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这时候就需要家长的鼓励与支持。一些专业组织会给家长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如持续与孩子讨论他们在学校的感受,或者让孩子熟悉并使用以周为单位的日历表。一些学校则教会家长使用课程表来与孩子沟通学习和生活事项。
指导家长和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的安全状况。人身安全不被侵犯,是儿童保护工作的一项重点。一些专业组织会重点指导教师和家长如何科学地与儿童沟通在校生活情况,以免儿童被伤害而不自知或者不知如何告知外界。
指导家长为儿童入学做好准备。在校独立生活是所有适龄儿童必需的技能,家长有义务帮助其掌握,例如,练习穿校服、整理玩具、收拾桌子、学习问候等。
德国:遵法依规注重仪式
举行隆重庆祝仪式,凸显小学入学在人生成长中的意义
德国人非常注重小学入学的准备工作,认为“无论身处何方,开始上学都是人生大事,需要认真准备和庆祝”。
明确家长的责任。德国是法治国家,法律对于小学入学有比较明确的规定。比如,满6周岁的儿童必须进入小学接受义务教育,同时,学校要在官方网站上公布《入学手册》,告诉家长需要了解的详细信息,包括孩子入学需要准备的清单。比如,德国要求儿童上学穿运动服,这需要家长提前购置。
重视小学入学仪式。仪式最大的作用是让儿童感到上学一事意义非凡。在德国,为上学而准备的文具和礼物以“学校锥”的形式呈现。“学校锥”是一种外形为圆锥体的硕大礼物套装,每个孩子在上学第一天都会得到一个父母赠送的“学校锥”。“学校锥”可以是家庭自制的,也可以在学校附近的商店买到。许多小学在开学第一天会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家长要着正装出席,每个孩子拿着自己的“学校锥”,带着欣喜和好奇开启学校生活。开学典礼后,学校和社区还会举办聚会,介绍孩子互相结识,促进家长彼此沟通。
注重幼小衔接。德国一些日托中心将制作“学校锥”作为最后一场活动。由于小孩子对礼物难免有攀比心理,日托中心会告诉家长如何应对孩子随之而来的攀比行为,有意识地为儿童升入小学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新加坡:家校合作提供保障
家长积极配合学校,为儿童融入学校和社会打好基础
新加坡非常注重新学期的调试工作,学校和专业机构都会提供一些学前指导,家长也会配合学校做好以下五件事。
邀请亲朋好友分享在小学的经历。由于成年人对小学的回忆可能太过久远,学校和专业组织会建议家长为孩子安排一场游戏类的聚会,邀请孩子的朋友和家有小学生的亲戚与邻居参加,这对孩子积极投入新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观学校并参加迎新会。一些学校会在正式开学之前邀请家长和孩子参观学校,向他们介绍学校的情况。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招揽生源,另一方面有利于家长和学生做好学前准备。许多学校还会在正式的开学典礼之后,办一场迎新会,将儿童介绍给学校教师和他的同学,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学校也会积极邀请家长参与迎新活动,目的是帮助家长们建立友谊,同时与教师保持良好沟通。
与孩子一起准备必需品。让儿童参加小学一年级的准备工作会给他们一种责任感,因此,新加坡的家长会在学校的指导下,带孩子去书店购买必要的学习用品。父母在和孩子选购学习用品的时候,聊一聊学习的主题和学习方法等,有助于在轻松的环境与氛围中帮助孩子形成关于学习的概念。
帮助孩子逐步调整作息。对儿童来说,上小学最困难的事情之一就是早起。新加坡的学校会提醒家长做好入学前期调试工作。家长会被告知,为了避免迟到,在开学前一个月,就需要调整孩子的日常生活,以便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准备上学。
入学后一个月内开展持续追踪。新加坡入学指导的最大特色,是将入学后的第一个月纳入入学指导范畴。学校会指导家长关注孩子对学校生活的适应程度,如能否顺利地从食堂订购食物、孩子的课后安排是否到位、孩子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等。此外,家长还要经常与孩子沟通,如放学回来问,在学校过得开心吗?有哪些新鲜和有趣的事情?这样的持续关注不仅能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安全感和信心,也可以避免意外事件发生,从而防患于未然。
法国:爱国情怀深入人心
集浪漫与尊严于一体,在学生心中种下爱国的种子
法国小学通常不举办隆重的开学典礼,儿童在开学第一天的任务就是认识教师和同学、熟悉教室、了解校规。法国小学生不会收到新教材,所有课本都是从图书馆免费借的,一个学期结束后必须归还。这种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在法国已经有百年历史。
值得关注的是,法国小学开学极具特色,可谓集浪漫与庄严、欢愉与深刻于一体,其要旨在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爱法语。在法国,许多小学教师会在开学第一课上告诉学生,“法语是世界上最严谨也是最美丽的语言”。一些小学会给学生讲述法国小说家阿尔丰斯·都德所创作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内容是在普法战争中被普鲁士强行割占的一所乡村小学用母语上最后一堂课的故事。小说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来展现整个沦陷区的屈辱和法国人对自己故土的深切留恋。这种爱国主义教育很特别,将屈辱与荣耀一并呈递给儿童,让儿童理解并牢记:“只要法语还在,法国就不会灭亡。”
唱国歌。法国教师会告诉学生,作为鼓舞斗志的战斗歌曲,《马赛曲》是法国人热爱和追求自由的赞歌。许多小学会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将《马赛曲》的歌词制作成壁挂,挂在教室里。还有些小学将此项活动作为第一堂课,向小学生讲解《马赛曲》歌词的含义。许多法国家长表示,当孩子哼唱着《马赛曲》放学回家时,他们内心难掩激动,“毕竟是法国人啊”。
挂国旗。在所有教室中挂国旗是法国学校一项重要规定。从2019年9月起,法国政府拨出专款,支持在全国每间教室内悬挂国旗。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本文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21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所级个人项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发达国家集团化办学重大政策的比较研究[GYJ2021010]”成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