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评一致性”认识真题的价值
视觉中国 供图
■聚焦高考真题·总体策略
高考对基础教育的反拨作用具有“二重性”,使用得当能引导教学提质增效,使用不当会导致“机械刷题”“题海战术”。研究高考真题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又是教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应与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的研究融为一体,促进教、学、评一致。
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对于高考真题,看得多做得少,想得多落笔少;主观分析得多,客观研究得少;甚至直接把高考真题“下放”到课堂当作例题,把真题的考查要求等同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等等。这些现象说明我们需要进一步反思:高考真题的价值体现在哪里?为什么要强调做高考真题?该如何科学用好高考真题?
高考真题是育人目标最具体的表达
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的落实是热点、重点也是难点。从这个角度来看高考真题,会给我们诸多启示。
首先,真题是高考评价理念的具体体现。2019年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新一轮高考评价改革的重要文件。高考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组成,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关键问题。高考评价体系的科学建构,是发挥高考正向指挥棒作用、落实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招—考—教—学”全流程各环节无缝衔接、良性互动的关键。高考真题是高考评价理念的具体化,是一线教师理解高考评价体系的重要载体。
其次,真题是理解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高考要“高度契合高中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和评价目标,从而达到理顺教考关系、实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明确了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各学科课程标准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为考试命题提供了重要依据,加强了对考试评价的指导。比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业质量水平二是高考的要求等。由此可见,学科课程标准居于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位置,真题成为学科课程标准的“具体实例”,通过真题可以理解学科课程内容的具体要求,理解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学业质量之间的一致性。
再其次,真题是高中课堂教学的重要素材。现行教材的主要内容是新授课和全章的复习小结课的内容。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不仅有新授课,还要有阶段性复习课,尤其理科还需要有习题课。除此之外,日常作业、阶段检测等都需要大量的题目。教师自编题目耗时耗力、成本高、难度大,而高考真题科学严谨、表述规范、质量高,已成为课堂教学素材的重要来源,尤其是在高三复习阶段。
真做题是理解高考最直接的方式
为了教好学生作文,叶圣陶先生倡导教师要“下水”。叶老的用意不是让教师去屈就应试作文,扭捏作态,而是提倡教师要保持写作的实践,懂得其中的甘苦,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作文。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教师也应该“下水”做真题。
真做题要动笔完整书写解答过程
“下水作文”就是要求语文老师在同等条件下写出一篇符合高考要求的作文。有的教师认为做题过程中只要把最关键的内容想清楚即可,对于文科类的题目只要想清楚观点,对于理科类试题只要想清楚关键的步骤即可。
其实,真做题不仅仅是想思路,更要认真地书写解答过程。比如,数学教师普遍反映学生的运算能力差,对于运算问题,教师如果只分析不亲自动笔演算,就不能体会到题目对运算的具体要求,也就不能真正体会到学生的难处。另外,书写过程中,如何用学科专业术语严谨地表达也是难点。不仅仅是高三教师,每位高中教师都应该认真做真题。
在真做题的基础上真研究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提出高考命题理念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转变,在试题命制层面,进一步强调情境化设计。对于一线教师,在真做题的基础上,要研究题目的考查内容、考查载体和考查要求,研究题目的情境设计和命制意图,研究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框架,研究试卷的整体结构等,进而理解命题理念是如何传承与创新的,理解高考评价体系在具体题目中是如何体现的。
(1)恰当丰富的情境设置,使核心价值可感可测
在试题命制层面,强调情境化设计,题目的情境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比如,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Ⅰ卷写作题“故事的力量”,要求围绕“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组织材料;2023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甲卷第31题以某旅游城市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后,城市环境发生的变化为背景;等等。题目情境的创设紧扣时代的脉搏和主旋律,情境活动体现对学科核心素养和核心价值观的考查。
(2)通过情境和情境活动体现“四层”的考查内容和“四翼”的考查要求
比如,2023年高考理综新课标卷第3题考查学生对人体适应性免疫及免疫细胞功能的理解。此题的情境是再现学科理论产生的场景,主要为新课标中新增内容,包括病原体的识别、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记忆细胞等,是构成学科素养的必备知识。情境活动需求启动的是单一的认知活动,属于考查基础知识的简单情境活动。这类情境活动主要对应“四翼”中的基础性要求,引导学生注重基本概念的辨析和深入理解。同卷第24题以现实生活中趣味浓郁的“打水漂”游戏为背景,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物理模型解释有趣的生活现象。此题的情境是生活实践问题情境,情境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现象,属于考查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情境活动。这类情境活动主要对应“四翼”中的应用性要求,体会通过科学推理指导生活实践的成就感,凸显科学类知识从自然生活中来、到自然生活中去的学科魅力。
2023年高考数学新课标Ⅰ卷第22题以解析几何中的抛物线为背景,设置了边长可变的矩形在抛物线上滑动的情境,考虑滑动过程中矩形周长最小化的问题。此题的情境是再现数学学科理论产生的场景,情境活动要求在动态的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综合考查了解析几何和函数的必备知识,数形结合、转化、函数与方程等基本思想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等关键能力,以及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直观想象和数学运算等学科核心素养。试题极具创新性,重视体现思维的过程,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有利于选拔创新型人才,特别是对高水平的考生区分度较好。此题情境活动主要对应“四翼”中的创新性要求,引导学生多角度、开放式思考问题,创新性地运用知识去发现规律,解决新问题。
纵观上述实例,试题的情境化设计是以生活情境和再现学科理论产生的场景,以基本的、综合的、应用的、开放的问题等为载体,考查了信息时代学生应该具有的阅读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必备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将真题内化为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重要载体
高考改革以核心价值为引领,以学科素养为导向,以关键能力为重点,以必备学科知识为基础,强调命题的情境化设计。但是,必备的学科知识是所有题目的共同基础,而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题目,都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或技能解决问题,甚至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高三复习课中即使不涉及具体的高考真题,也应该在注重基础落实的基础上提高关键能力。
必备的学科知识是所有题目的基础
高考要求学生对基础部分内容的掌握必须扎实牢靠。《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提出“高考试卷中应包含一定比例的基础性试题,引导学生打牢知识基础。例如,物理学科的基础性内容包括牛顿运动定律……这些基础性内容在试题命制中必须尽量涵盖”。
对于基础知识的落实,复习课应与新授课不同。比如对于概念,在新授课中,应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典型实例识别概念,强调概念的本质特征,建立新概念与学生已有概念之间的联系。在复习课中,在“回忆”新授课内容的同时,要注重概念的应用,通过不同情境识别概念,强调对概念的再认识,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概念体系,凸显内在逻辑和主要思想方法,真正落实学科主干内容。
面对综合性、创新性的问题,通过单元整体设计,将课程内容结构化
单元教学设计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热点,整体有序性是其最突出的特点。在新授课中,为保证知识之间的逻辑严谨,也便于学生学习,单元的划分大多依据教材的单元。在复习课中,单元的划分更灵活,既可以是核心概念或核心知识为主线,明确知识结构体系,也可以是主要的思想方法、学科能力为主线,通过单元整体设计,将课程内容结构化,关注能力培养的进阶设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