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学科群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9-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23年9月16日是青岛科技大学建校73周年校庆日,1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1993届校友共聚母校,参加毕业30周年庆祝大会。这些校友绝大部分毕业于学校的特色学科专业。

    突出特色学科建设

    打造特色学科群

    青岛科技大学是靠橡胶和化工专业“起家”的,是一所较早设立橡胶工艺、橡胶机械专业的高校。1958年招生的橡胶工艺、化工机械、化学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均与橡胶和化工“牵手”。

    近年来,学校聚焦“双一流”建设,扎根祖国大地、深耕齐鲁沃土,努力办好大学、聚力办强学科,全面实施以学科建设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把学科建设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内循环的总引擎和服务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外循环的总抓手。

    “学校以一流学科为目标,以国家、地方重大需求和学科前沿为牵引,坚持‘强化重点、分类建设、突出特色、打造高峰’目标定位,逐步形成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重点突出、梯次分明的‘雁阵式’学科体系。学校依托学科建设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特色鲜明、走在前列’高水平大学,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青科大力量。”青岛科技大学校长陈克正说。

    现在,学校已拥有5个博士一级学科、23个硕士一级学科,形成以材料、化工、化学、工程等为代表的优势特色学科群,4门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化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4门学科进入山东省重点建设的“一流学科”行列,17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

    推动产教科教融合

    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2016年,山东省化工研究院整建制并入青岛科技大学,双方充分利用各自优势,构建从基础研究、共性技术到成果转化应用的创新全链条。学校不断整合教育科研优势资源,开设特色专业课和讲座,利用研究院的实验室、中试基地、参股企业与省内外企业合作的优势,推动本科生、研究生参与研发创新、成果转化、生产实践,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筑基。近两年来,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化工研究院先后与合作企业签订9.9亿元的技术转让合同,在解决企业“卡脖子”技术难题的同时,也为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天地,成为山东省产教科融合的成功范例。

    高校与地方政府部门共同探索产教科融合教学新模式,丰富实践教学项目内容,构建实践教学育人体系,通过模拟企业真实环境,让实训学生在真实的生产情境下得到工程技术和综合素养的训练,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这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创新。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由青岛科技大学与淄博市政府部门共建,基地建有近5000平方米的实习实训工程中心和1.46万平方米的科学研究中心。2023年以来,已有3000余名青科大学生在该基地参加实习实训。

    此外,学校还与70余家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各类人才,构建政产学研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将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学生创新创业、服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有机结合,促进产教科融合,形成协同育人合力,提升协同育人实效。

    校企紧密携手合作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学校坚持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和引领行业进步中优化研究生培养布局,在重大任务攻关和协同创新中提升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大力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青岛科技大学副校长李少远表示。

    日前,学校发布第二批卓越工程师计划,面向高分子橡胶、化学工程等领域招收60名研究生,比首批人数翻倍。2022年10月,学校实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改革探索与实践,开办首期卓越工程师班,选拔30名优秀学生,实施“3+1+2+N”本硕贯通培养,与多家行业头部企业联合招生培养,让企业导师走进学校课堂,把学生的课堂搬进企业,促进产教科深度融合,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企业运营骨干和企业管理行家。目前,在苏州麒祥新材料有限公司实习的学生李文说:“在卓越工程师班里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这段时间在企业的实践,让我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企业导师不仅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具备可靠的应用实践经验,这就保证了我的实验产品是具备实用价值的。”

    此外,学校紧跟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强化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目前已与赛轮集团、东方国信、万华化学等20余家行业头部企业共建12个现代产业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建“双师型”队伍、推进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建32个本科专业,覆盖学生近1.5万名。

    (李鲲鹏 刘奕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