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双师型”教师该如何培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6-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汪 恒

上得了讲台,能讲一堂好课;下得了一线,能做一手好活……这是不少人对高职院校教师的期待。业内把这样的教师称为“双师型”教师。“双师”,既是教师,又是技师。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也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事实上,多年前我省就开始发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早在2009年,省教育厅在其制定的《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中就将“双师”队伍建设列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指标。经过多年发展,各校“双师型”教师比例明显提高。

随着产教融合的不断深入,接下来,“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点面临着从“提量”到“提质”的转变。对此,我省高职院校采取了哪些行动?

长期以来,“双师型”教师缺乏统一明确的认定标准,高职院校大多也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制定院校标准。标准设计得是否科学决定了之后相关措施有没有针对性。“‘双师型’教师的认定,绝不能只看教师是否拿到了‘双证’,更要看他是否有足够的行业实践经历。”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人力资源部部长邬琦姝表示。她所在的浙江工商职院去年9月修订出台了一份新的“双师型”教师认定与聘任管理办法。其中,对于“双师型”的认定范围进行了细化。“企事业单位实践经历、助教经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经历、中级及以上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这4个方面的标准,必须至少符合3个,才能得到认定。”邬琦姝说。

从“双师型”教师培养对象的来源来看,主要分为高校自行招聘的毕业生和引进的企业人员两种。而且随着近年来高职院校高学历人才引进比重的加大,前一种更是占了主要部分。“前几年系里有企业经验的教师占到了80%,后来引进的硕士和博士比较多,这个比重下降到50%。”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电子技术系主任金文兵告诉记者,为补好年轻教师业界经验不足的“短板”,一方面系里积极鼓励他们参加实际项目,希望他们通过课题任务的解决,来了解更多工程中的情况;另一方面还经常组织教师们参加技术培训,围绕某项具体技术的落地展开,培训时间从1个月到3个月不等。

企业人员引进是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的重要举措。然而,近年来一些行业的薪酬和高校薪酬差距逐步拉大,降低了高校“纳才”的竞争力。这方面工作如何推进?浙江工商职院结合学校的需求,在工科专业人才的引进中开始降低学历要求,把考察的重心放到专业技能水平和教学指导能力上来。邬琦姝说,最近的一次招聘就把学历的最低要求降到大专,但要求有至少5年的企业经历,有高级证书。“招聘的时候采取的是技能测试加试讲的形式,更有针对性。我们和引进的教师进行过交流,大家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可度很高。”同时,对于引进的有企业背景的教师,学校也在探索引导其中的一部分人转岗为实训指导教师,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优势和特长。

社会实践是大多数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必修课,对于他们提升经验,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大有裨益。怎样的社会实践锻炼价值更高?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很早之前就开始探索教师的“分层分类”实践。“对专任教师来说,要根据他们的技术背景来制订实践任务。”该校人事处副处长吴杨伟说。学校分了三类情形,中级以下的教师以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为主,主要是熟悉技能操作和企业流程;中级及以上的教师要把精力放在技术研发、课程开发、实训教材编写等方面;从企业引进的教师则可以在合作项目拓展、学生顶岗设计和团队项目攻关上有所作为。现在,这种“分层分类”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所采用,并结合本校实际进行拓展。

除了各高校院校的探索,“双师型”的培养还需要更高层面的设计规划。我省针对高职院校教师推出的访问工程师项目,就令不少一线教师受益。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苏晓萍2016年听说了这个项目,激动不已。“根据项目的设计,老师可以用一年的时间全职下企业。作为电商专业的教师,觉得特别需要这样的经历。”项目申报成功后,她提前一两个月就到企业。一年的时间里,她帮助一家刚刚起步的窗帘行业电商企业销售额节节升高,规模越做越大,也赢得了企业的信任。同时也顺利完成了自己的访问项目课题。“回到学校后,在课堂上,我比之前更自信了。因为我做过不少成功的实践案例,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苏晓萍说。省教育厅高科处处长吕华告诉记者,根据规划,我省在“十三五”期间计划派出1000名左右的访问工程师。

“双师型”教师培养在不断取得新成绩的同时,相关改革也即将迈入深水区。“这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和教师等多个主体的协同合作,系统的设计规划尤为重要。”长期研究高职教育领域的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教授王成方告诉记者。在他看来,创新“双师”培养模式是提高“双师型”教师建设效率的关键。“除了一些传统的培养途径外,还可以探索教师的自学自练、传帮带、师徒结对和竞赛指导等多种方式。同时,也可以探索建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基地,拓展覆盖面。”王成方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