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石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6-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

王玉国

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乡村要振兴,首先要从乡村教育抓起,这是乡村能否长期发展和振兴的百年工程。近百年来,乡村教育与乡村的关系一直很“微妙”,总是在“嵌入”与“悬浮”间徘徊。有学者指出,我国乡村教育的变迁总体上经历了从“文字不下乡”到“文字下乡”再到“文字上移”的历程。站在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计划,乡村教育必须实现回归,实现内生性嵌入。

乡村振兴需要乡村教育做好迎接现代化的准备。现代化是国人孜孜以求的梦想,实现乡村现代化是乡村发展和振兴的应有之意。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石,乡村教育现代化是国家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教育要做好迎接教育现代化的准备,而不是被迫卷入现代化。以城市教育现代化替代乡村教育现代化,不是乡村教育现代化的本质,而是乡村教育的消亡。乡村教育现代化是在坚持现代教育理念的前提下,同时发挥乡村的自然、产业、文化、社会等资源优势,让儿童贴近乡村自然,让学校向乡村开放,实现生活与教育的充分联系和融入,形成不同于城市教育现代化的“和而不同”的乡村教育现代化路径,为乡村特色发展与振兴提供特有的补给和力量。

乡村振兴需要乡村教育做好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工作。中国过去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中国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中华文化的根脉在乡村,中国文化的本质是乡土文化,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核。本质上而言,乡村振兴即乡村文化的振兴与繁荣。乡村文化振兴需要乡村教育做好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工作,抚育与培养传承乡村文化的时代新人。从文化再生产的角度来说,首先教育应该有所作为,乡村教育应该实现乡村文化再生产。因此,乡村教育特别是乡村学校教育的育人理念以及育人目标上要体现“为农”的本质,勿让乡村教育成为城市文化的“殖民地”,而应贴近乡村生活,营造浓郁的乡土文化校园环境,培养他们胸怀理想、了解乡村、热爱乡土的热情。要让乡村朴实的民风民俗自然植入学校,要让学生的社会实践服务于当地生产生活,要让乡村的人文精神内化为学校精神,并得以传承和发扬。

乡村振兴需要乡村学校课程具有整体建构的本土特质。课程是实现乡村教育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关键所在,是学校献给孩子的最好礼物,也是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关键因素。乡村学校在课程设计上要坚持整体建构的本土特质原则。一方面,乡村学校课程要有整体建构性,要从学校独特的育人理念、育人目标出发,分析学校课程理念、课程领域、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建构独特的学校课程体系,实现学校课程育人合力。另一方面,在乡村学校课程设计上要坚持本土特质,融合当地优秀传统文化要素,让乡土课程成为学校课程的重要内容,让乡村广阔空间成为学校教育实践的大舞台,让乡土文化成为广大乡村学生的重要精神食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