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中等专业学校:“技能卡”成学生通关法宝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6-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通讯员 郑江林

一款游戏要通关,离不开技能卡的辅助。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从教室走向企业,也像“打怪升级”,需要“技能卡”的辅助。江山中等专业学校就为数控技术专业学生量身设计了一张从学生、学徒一路升级为准员工、员工的“技能卡”。学校根据数控车工的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和岗位技能点,把数控技术分解为16个技能点。“‘技能卡’的实行大大提高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效率。”校长蔡之青说。

在践行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如何让企业参与进来,和学校共同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是摆在不少中职学校面前的一个考验。江山中专的“技能卡”正是为解决这一难题进行的有效尝试。

2017年9月,江山中专发起了一场“暖企行动”,学校教师进企业、下车间,走访了上百家企业。综合分析学校的专业情况和学生的意向选择后,学校最终敲定了与浙江科力有限公司开展数控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合作。

在调研中,学校发现,浙江科力公司根据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专门设计了“员工技能卡”,内容不仅涉及专业基本技能,还包括职业素养、通用技能。为了提高校企之间的契合度,江山中专决定根据本校学生实际,对“员工技能卡”进行校本化改造,形成“学生技能卡”。即在技能教学中,提炼出各个工种的技能过关点,根据实际岗位技能要求,确定各个工种的技能考核项目。

借助“技能卡”,学校建立了一套“五步走”的实训评价体系。第一步推行过关考核,根据"技能卡"的考核项目,建立考核评价制度,每个技能点从易到难,分项分点考核;第二步推行全程性评价,实施“一日小考核、一月大考核”全程性考核制度,最终成绩由日考核+月考核+终结性考核共同组成;第三步实施多元化评价,通过笔试、动手实操、产品制作、实习日志、成果展示和现场解决问题等形式建立开放式、多元化评价制度;第四步引入“双师”共评,让师傅和教师共同来评价学生;第五步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制”,加强对学生劳动纪律、工作态度、质量意识、文明礼仪、安全观念、职业规范、职业精神等职业素养的考核,实施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制”。

“‘技能卡’的设计让技能教学变得标准化、目视化、过程化、人文化,教师在技能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过程学习,实行过程性评价,同时也融入了职业素养的培养与考核,找到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契合点。”蔡之青说。

有了“技能卡”,如何保证学生顺利通关?为此,学校创新了“三段式”人才培养轨迹:学徒体验期—学徒期—准员工期,并精心设计了“2112”课程体系,第一个“2”指学生在入学后的前两个学期进行为期一周的体验课;第一个“1”指学生在第3学期以准学徒的身份进企拜师学技,20天后通过考核,由准学徒晋级为学徒;第二个“1”指第4学期师傅进班授课,学徒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并通过二次考核后,进入准员工期,即顶岗实习期;最后一个“2”指学生在高三两个学期进行顶岗实习。

与此同时,校企双方还从学徒岗位要求出发,共同构建了以“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系,将企业实际工程案例作为教学项目素材,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保证学生能以“准员工”身份融入企业,实现“新员工(新招学生)→准员工→合格员工→技能型人才”的角色转变。

在蔡之青看来,学校以“技能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为切入点搭建的学生“做中学”平台,有效解决了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的难题,为学生的就业发展送上了一张“王牌”。

每天上午9点,数控技术专业学生祝凯龙都会准时来到浙江科力公司,换上制服,开始一天的学习和工作。从进入企业的第一天到离开企业,祝凯龙跟着师傅勤学技能,并在最后的考核中获得了“金牌徒弟”的称号。

像祝凯龙这样优秀的学生,在这批实习生里还有很多。他们能够脱颖而出,正是得益于“技能卡”的运用,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都有了明显提高。

正如浙江科力公司副总经理岩田所言:“‘技能卡’所提升的不仅是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硬技能’,更在于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软技能’,希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磨’后能‘化碳为钻’,让他们能拥有一个值得回味的成长过程,也让学生从专业技能到职业道德都能与企业发展需求无缝对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